省妇联培训系统
 
 
江门市妇联:“维”课堂 云学技
来源:广东女性E家园 日期:2020-07-01 11:28:00

“维”课堂  云学技

――江门市妇联云手段创新维权服务模式

 

自疫情发生以来,江门市妇联积极探索“互联网+”手段创新妇女维权服务模式,延伸“网上妇联”的工作内容,从心理、婚姻家庭、家事调解、法律等角度出发,携手我市专业讲师和经验丰富的拍摄团队,顺利制作27期主题突出、形式生动的家庭权益微课――“维”课堂,借助全市妇联系统微信平台、腾讯视频、腾讯课堂、江门电视台、江门日报等网络平台同步转发和广泛宣传,有效向我市各级妇女维权工作者及广大群众普及疫情防控、家庭和权益、沟通技巧、心理调适、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维权技能。

一、摸准需求,制定“接地气”“维”课堂

新冠疫情初期,江门市妇联运用互联网手段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妇女维权和心理状况调查,共7300多人积极反馈诉求。调查显示,“离婚纠纷”、“家庭暴力”、“疫情心理焦虑”等问题是妇女群众聚焦点。市妇联综合调查结果,定位维权防疫两手抓,共筑战“疫”心理防线。一手抓帮助广大妇女群众缓解心理压力,一手抓疫情期间做好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策划了“疫情期间心理调适”、“女性情绪波动大?为你支招”、“抛开孕郁,做个幸福母亲”等心理调适微课,“遭遇生活危机,应如何应对”、“关爱儿童护苗成长”和“女性职场就业歧视”等维权教育微课。目前,累计制作27期微课,并已常驻在腾讯平台方便妇女群众查阅使用。

二、精准策划,突出课件“专”和“简”

一是组建专业志愿者队伍。市妇联借助市“妇女法律知识讲师团”所储备的专家资源,邀请律师、大学教师、检察官、心理医生和专业制作团队等30多人,分别从心理、婚姻家庭、家事调解、法律等领域出发,结合实际需求,制作有针对性、专业性强、简而精的权益专题 “维”课堂。

二是课件知识性和实操性强。每节微课需经历前期讲师沟通、制作剧本、课件审稿、实地拍摄、后期剪辑共5大环节,每个课件控制在3-4分钟,让群众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三、创新方式,云手段普及维权技能教育

一是推广平台多。一方面借助本土权威媒体积极宣传“维”课堂。与“江门日报”、“江门广播电视台”等群众最常接触的资讯平台合作,加大群众对“维”课堂的关注,让群众了解“维”课堂的内容及关注途径,让“维”课堂成为家喻户晓的维权“锦囊”。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江门女性”公众号、“侨乡妇女法律服务中心”公众号、“腾讯视频”、“腾讯课堂”等平台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其中“江门女性”公众号作为主要宣传阵地,定期发布“维”课堂,婚姻家庭热点新闻、法律法规等宣传推送,为群众提高家庭沟通能力、释放情绪压力、缓解家庭矛盾提供参考建议。

二是点击率高。“维”课堂采用网络微课的形式呈现,简短、快捷、有针对性的特点受到群众的喜爱。据统计,截至2020年4月底,群众通过“江门女性”公众号、“侨乡妇女法律服务中心”公众号、“腾讯视频”、“腾讯课堂”、“江门电视台”、“江门日报”等网络平台点击及浏览量近20万多人次。

三是实用性强。县区镇等基层妇联积极推广“维”课堂,基层维权工作者不仅积极进行线上学习,还组织开展培训活动,以播放系列短片的方式向基层群众进行普法宣传。目前各级妇联均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转载“维”课堂,也通过各种微信群、学习平台向辖区妇女群众推送,掀起了一轮学习的热潮。

四是互动性强。“维”课堂多次开展线上话题留言有奖活动,加深受众的参与度。如3月10日开展题为“家庭暴力,谁之过?”的留言活动,网友“娟娟”在后台留言,分享自身经历,表示“自己一直认为自己遭受家暴是自己的过错,在看到老师的讲授之后,认识到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月27日开展题为“成瘾”是一种心理问题的留言活动,众多网友围绕“预防网络成瘾,如何从娃娃抓起”话题踊跃留言发表建议,促进其他网友的借鉴与学习,共征集群众的建议达20多条。市妇联通过有奖留言、集赞推广的方式,带动群众留言近200条,累计吸引5000多人次参与线上互动。

版权所有:广东省妇女联合会

粤ICP备13004965号-1  制作维护: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中山一路梅花村3号大院 邮编:510080 电话:020-8777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