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海市妇联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省关于探索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文件精神,珠海市妇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实际,大力整合资源,积极搭建“市、区、镇(街)”三级婚调工作格局,取得初步成效。其中市级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婚调委”)被评为“2017年珠海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2017年12月至今,我市各级婚调委共接到来电334宗、来访206宗、网络咨询58宗,其中38宗进入调解程序,共达成调解协议32宗,6宗正在跟进,累计服务群众587人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抢抓机遇,积极搭建市区联动维权婚调服务格局
(一)积极探索,务实谋划。近年来,在省妇联的指导下,通过实施广东省维权与信息服务站(珠海站)服务项目,市妇联的维权工作得到良好发展,受到社会好评。但区级妇联因受编制、经费等限制,存在维权服务手段单一、资源支持缺乏、维权阵地薄弱、服务成效有限等问题。为了找准基层维权发展的突破口,我们以探索建立珠海特色的婚调多元化解机制为契机,经过调研走访、听取意见、认真分析,结合市、区婚姻家庭领域维权工作的特点及服务需求,基本形成“市级引领、区级联动、分层管理、有序推进”的婚调工作模式,通过项目立项、经费保障、阵地落实、队伍建设等工作手段,有效地为基层维权工作蓄力增能。
(二)紧抓落实,形成合力。我们秉承“高标准、严要求、求实效”的工作理念,积极与市综治办、市司法局沟通并达成共识,经市政府批准,先行先试了成立珠海市级婚调委。市婚调委由市妇联、市综治办、市司法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成员单位组成,市妇联玄阳主席任领导小组组长,市综治办、市司法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妇联,并将婚调工作建设纳入珠海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核内容。同时,各区参照市级婚调委的做法积极争取同级政府和党委的支持,落实财政资金保障。目前,我市在市、行政区及功能区均挂牌成立婚调委,据不完全统计,市、区婚调委共投入专项工作经费200多万元。
(三)完善机制,规范管理。为了加强各级婚调委的工作,统一建设标准,要求做到“五有”:有场地、有经费、有队伍、有牌子、有机制。我们制定了各级婚调委工作联动、风险防控、案件转介、培训调研、信息报送、数据统计等制度,下发《关于印发<关于建立珠海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珠妇字〔2017〕42号)、《关于加强我市各级婚调工作联动的通知》(珠妇字〔2018〕32号)等规范性文件,确保严格落实案件登记、调解文书制作、工作台账等各项管理制度。
二、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切实增强婚调服务能力
(一)整合资源,建立各具特色的实事化婚调工作模式。我们本着“化解纠纷、调解矛盾、维护权益、陪伴成长”宗旨,建立起“事先预防”“事中调解”“事后跟踪”服务流程。一是市级婚调委以项目购买方式,由芙莲妇女儿童权益服务中心承接服务,为全市各级婚调委设立工作标准,开展培训、加强指导、示范引领,共同打造独具珠海标准和特色的专业化人民调解机制。二是区级婚调委因地制宜,密切与综治、司法部门合作,以购买服务、与律所、民政婚姻登记处合作等方式建立服务平台。如香洲区妇联与热心公益的律师事务所开展深层次合作,利用区妇联150万元“妇女儿童之家心灵驿站”项目优势,充分发挥本区2371名妇联执委的作用,将婚调工作下沉至基层社区,同时香洲区妇联与区法院在全市首推家事调查员制度,在诉前调解、家事调查等方面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斗门区、金湾区妇联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人开展维权及婚调工作;高栏港区妇联将婚调室设在“妇女之家”,为群众提供心理疏解、婚姻调适、法律援助等“一条龙”式服务。
(二)凝聚社会力量,延伸婚调工作手臂。为提高婚调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搭建“3个1+N”的队伍模式(1个专职团队、1个专家智库、1支志愿队伍,N名社区家事调解员)。邀请一批资深律师、高校专家、家庭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专家、社会组织公益人士等,建立了市区婚调委专家库,整合资源,选取首批8家口碑佳、经验多、服务优的社会组织团体,共同建立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合力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
(三)加强技能培训,打造专业化婚调队伍。我们与司法局协同合作,以培训服务为抓手,举办10期“强素质”婚调维权培训班,邀请法官、律师、司法调解实务工作者开展《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调解技巧互动讲座,每月一主题,开展常态化、系统化学习,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提高各级维权与婚调人员业务素质。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提高婚调社会影响力
(一)畅通家庭纠纷调解渠道,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精准服务。充分发挥“12338”妇女热线---“知心线”和“解忧线”的作用,在原来维权心理咨询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婚调服务申请及咨询功能,为群众提供一条“方便找、找得到”的家庭纠纷调解渠道。此外,我们严格按照“申请→受理→调解→结束→归档”程序提供服务,对当事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及时整理分析来访者的需求及咨询。
(二)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宣传手段。 依托“学.知行”妇女儿童维权微课堂,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借助新媒体传播快和广的特点,每月8日、18日晚上8点开展婚姻家庭以及心理调适、家庭教育的微课堂讲座,每月28日开展有针对性的线下安全教育活动,形成线上线下教育互动模式,这项服务品牌被评为“2017年珠海市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金湾区婚调委建立了调解对象服务群――“金湾幸福婚姻指导群”,姐妹们在线上互帮互学,交流婚姻经营,亲子教育经验等。
(三)创编节目,开展文艺法制宣传。为进一步提升婚调委知晓度,创作《家――我们愿陪您找回那个幸福的家》公益宣传片,朋友圈曝光率28万人次,微信推送点击量超过4万多人次;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编拍摄小品《有话好好说》和相声《我也行》,深入社区巡演,选送省妇联“巾帼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群众文艺作品网络征集活动,广受好评;结合“3.8”维权月等重大节日节点,利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开展宣传咨询服务,进一步加强群众对“12338”妇女热线和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的认识。
经过半年多实践,我们认为市、区婚调委的成立为妇联维权工作增能,补齐工作短板,为“平安家庭”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2018年,我们将进一步总结推广婚调工作经验,选取有条件的(镇)街、社区设立婚调室,将贴心服务根植基层,扩大服务实效,让这项惠民利民项目真正成为妇联响当当的服务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