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不平安,社会就难以和谐。近年来,始兴县妇联按照省市妇联关于“建坚强阵地,筑温暖之家”的统一部署,全面推动“妇女之家”建设,充分发挥“妇女之家”这一基层组织在维护家庭安定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阵地作用,为创建平安家庭,保始兴平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强维权服务,促平安稳定
(一)双重调解化矛盾。“妇女之家”负责人由村妇代会主任担任,同时兼任人民调解员。她们借助既是村妇代会主任,又是人民调解员的双重身份,把妇联调解和人民调解有机结合起来,以女性特有的耐心细致、刚柔并济的性格优势,凭借着人民调解的权威性,即时有效地化解邻里矛盾和家庭纠纷,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做到有求必应,做到件件有落实、有回音、有记录,做到小事不出村,确保了一方的平安稳定。
(二)畅通渠道助维权。“妇女之家”以村(居)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为依托,公开维权热线电话,畅通妇女上访、投诉渠道。定时、定点接待妇女群众来电、来访,及时处理妇女群众碰到的问题,帮助疏解她们的负面情绪;同时做好来电、来访记录,并做好跟踪服务,还为有需要的贫困妇女儿童申请法律援助。目前,已帮助贫困妇女儿童申请法援100多宗。
(三)运行机制反家暴。全县127个“妇女之家”均挂牌成立了“家庭暴力报案点”,坚持“事前预防、事中制止、事后调解”的工作模式,通过当地乡镇妇联组织协调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形成“四位一体”的“反家暴”联动机制,将反家暴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同时,抓住村级综治维稳中心站建设契机,把家庭暴力社会综合防治工作纳入综治维稳中心(站)工作内容,安排专(兼)职村妇女干部负责,建立了反家暴工作长效机制,促进了家庭暴力社会综合防治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为广大受害者及时得到救助提供了保障,把家暴事件基本解决在基层,切实维护了广大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零家庭暴力”进村(居)创建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万多份。通过宣传教育,使反家暴的声音遍及千家万户。
二、强家庭建设,促家庭和谐
(一)家教讲堂传理念。“妇女之家”充分利用妇女学校这一宣传阵地,传输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以科学的家教促进家庭的和谐。邀请市县级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到“妇女之家”举办家庭教育专题巡回讲座,为家长和育龄妇女传输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科学的家教理念和知识关心教育子女,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目前,开展家教巡回讲座20多场。
(二)家家学法修内涵。“妇女之家”每年至少举办一期法律知识培训班,把平安家庭创建知识、反家暴知识以及一些常用的法律知识等内容纳入农村妇女学校培训计划;结合每年的“三八维权周”“综治活动月”“6.26”禁毒日、 “11.25”国际反家暴日、“12.4”法制宣传日等开展各种宣传咨询活动,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咨询服务等形式,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普及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法律知识,增强妇女群众依法自主维权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妇女之家”开展各类宣传咨询活动60多场,发放资料近3万多份。
(三)树立典型作示范。“妇女之家”大力挖掘和培养经济合作组织和各类先进妇女典型,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科技致富带头人、种养女能手、单亲母亲自强典型等,示范带动一大批农村妇女发展生产和增收致富。目前,全县以女性为主要负责人的专业合作社有12个,市级“巾帼种养示范基地”3个,农村妇女发展生产年总收入达5―10万元的有5000多户,达10―30万元的有400多户,达30万元以上的有30多户。太平镇女能手吴秀兰,在“妇女之家”的支持帮助下,牵头成立了“始兴县东利昆虫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成利用黄粉虫养殖龟、蛙、家禽等绿色优质产品的立体式发展模式,帮助带动300多农户共同致富,2012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致富女能手”;养猪专业户黄妃凤、种果树专业户张贵莲荣获“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种养示范基地负责人陈雪飞成为“广东省女致富带头人协会”会员。“妇女之家”还按照县妇联的统一部署,大力开展平安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绿色家庭”“现代好妻子好丈夫”“好婆婆好媳妇”“好邻里”等创建、推选活动,营造了尊重妇女共创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我县文明家庭比例已达20%以上。
三、强文化娱乐,促文明新风
(一)文化宣传树新风。“妇女之家”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帮助广大农村妇女的开阔视野和拓宽知识面。统一制作了“妇女之家”宣传栏,开设“妇女之家”简介、温暖在身边活动剪影、法律维权知识、家庭教育知识、小额贷款政策等宣传栏目,充分展示“妇女之家”工作情况及成果,大力宣传倡导自主依法维权理念、平安健康家庭生活理念、倡导平安健康家庭生活方式,传承文明,弘扬新风。
(二)娱乐生活焕新貌。在“妇女之家”示范点和有条件的“妇女之家”,成立了“巾帼文艺队”“巾帼健身队”,把日常排练和文艺表演列入“妇女之家”工作计划。“巾帼文艺队”按照“农民写、写农民,农民演、演农民,农民看、看农民”的模式,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公民道德和新农村建设等内容创编成小品、相声、快板、歌舞、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抓住各种节日、宣传日等契机开展宣传表演。“巾帼健身队”采取“自编、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的方式,利用晚上和节庆时间,以广场舞的形式来开展活动,如“三八”“七一”“十一”“春节”等。她们不仅愉悦了身心,也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还给广大群众献上丰盛精神食粮,使农村生活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已组建“妇女之家”巾帼文艺队18个,巾帼健身队25个。
(三)开展活动聚人心。在省市级“妇女之家”示范点设立了妇女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活动中心每天定时向村民开放,不仅给村民提供了文娱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提供了感情交流、增进友谊的平台。在活动中心,可以说是“琴棋书画样样有,唱念谈笑日日新”。改变了农村以往陈腐、庸俗的生活方式,倡导了健康、文明的生活娱乐方式。现在村民打麻将赌博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搞种养用科技的多了;争嘴吵架的少了,尊老爱幼的多了。村民的物质生活富足了,精神生活也充裕了。
四、强互助帮扶,促妇儿解困
(一)妇女互助解困难。“妇女之家”成立了“妇女互助小组”,主要由村小组妇女骨干、种养女能手组成。她们以“先进帮后进,富足助贫困”的形式与困难家庭结对帮扶,从技术上和资金上帮助她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资助子女上学读书;组织上门指导或下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传授黄烟、蚕桑、马蹄、蔬菜、瓜果种殖技术等;赶上农忙时节,还帮助单亲特困母亲和困难家庭夏收夏种,解决她们劳力不足的燃眉之急。初步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富裕的生产生活友好氛围。
(二)巾帼志愿爱儿童。有条件的“妇女之家”均建立了“留守儿童心灵加油站分站”,借鉴推广“始兴县留守儿童心灵加油站示范点”工作模式,通过整合“妇女之家”资源,开设了村委QQ视频聊天场所,定时为本村有需求的留守儿童提供服务,为他们架起了一座与外出务工的父母沟通联系的桥梁,让他们的“心”不留守。同时,成立了“巾帼志愿者”队伍,开展与本村留守儿童“一对一”牵手结对帮扶活动。她们利用晚上、周末到留守儿童家中或把留守儿童带到自己家中进行教育辅导和情感帮扶,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鼓励他们要牢记父母的嘱托,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每逢“六一”“中秋”“春节”,“妇女之家”还组织巾帼志愿者到本村留守儿童家中为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和慰问品。目前,已建立“留守儿童心灵加油站分站”25个,有360多名巾帼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牵手结对。
(三)小额贷款助创业。按照《始兴县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工作实施方案》,“妇女之家”认真细致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协助做好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和报送工作;开展培育信用户、创建信用村活动,形成一户带动一村、一户带动一片的种养业局面,达到扶持一户、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成效,示范带动农村妇女树立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良好风尚。
我县通过结合“妇女之家”建设工作,发挥职能,多措并举,切实有效地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将继续努力,开创平安家庭工作新局面,团结带领全县妇女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