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妇联培训系统
 
 
中山市妇联:着力做好调解工作 积极拓展妇女维权平台
来源:广东女性E家园 日期:2013-01-25 09:37:00

中山市妇联


 

  近年,中山市妇联围绕全市实施全民修身行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建设幸福和美家园的中心大局,积极拓展妇女维权平台,推进诉调对接工作深化,为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努力工作。
加强联系与合作,推进诉调对接深化
  2010年3月,省法院、省妇联联合召开“广东省家事审判合议庭试点工作启动会议”,部署了家事审判合议庭试点工作,省妇联对于试点地所在妇联参与这项工作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中山市中级法院、第一法院、第二法院试点家事审判合议庭,中山成为全省唯一两级法院都参与试点的地市。市妇联认为,家事审判试点工作拓展了妇联工作领域,妇联的工作优势是参与调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为此,中山市妇联主动与法院的联系,研究共同合作的方式,以诉调对接为工作切入点,努力在家事审判试点工作中发挥作用。
  一是建立信息通报制度。法院将家事案件纠纷种类、当事人基本情况、案件处理情况、判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向妇联通报,由妇联跟踪处理有调解意愿和调解需求的个案。
  二是建立联动机制。市、镇两级妇联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妇联和法院共同确定双方的工作联络员。市妇联、市公安局、市中级法院召开专题会议,对家庭暴力受害人实施人身安全保护达成共识,并就建立联动机制形成《会议纪要》,明确家庭暴力受害人人身安全保护适用范围、种类及申请主体、内容、管辖、申请条件、妇联与有关部门相互协助等事项。
  三是加强人员培训。市妇联、市中级法院联合举办有市、镇、村三级妇女干部参加的诉调对接工作培训班,提升妇联工作联络员的业务能力。
  据统计2011年中山市两级法院家事纠纷上诉案件结案1977件,调撤率为69.2%;市妇联系统依托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中山站)、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等载体,参与以婚姻家庭问题为主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574宗,其中90%得到解决,在诉前有效化解了一批涉及妇女儿童、家庭的矛盾纠纷,维护了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
搭建合作平台,建立婚姻调和机制
  近三年来,中山市妇联着眼基层、深入调研,找准妇女、儿童和家庭的需求,把帮扶单亲特困家庭作为切入点,加强工作的针对性、持续性、宣传性,成功实现帮扶单亲特困家庭工作政策化。与此同时,我们感到婚姻家庭破裂后,事后的补救工作虽然有效,但是基于家庭破裂的现状效果往往非常有限,工作关口应该前移,重点放在问题预防和问题修复方面。此外,在深入开展诉调对接工作的过程,我们也感到有些个案存在超越法律层面的难点,如当事人对婚姻问题的认知、情感疏导、心理调适等,亟需专业工作介入和指导。引入专业工作、建立婚姻调和机制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为此,中山市妇联先后组织市妇联干部、市民政局干部、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中山站)工作人员,实地考察了上海市徐汇区婚姻登记收养中心“开心家园”劝和工作室项目、深圳市宝安区婚姻登记处“婚姻咨询室”项目,吸取先进经验。结合中山市离婚案件在民政和法院的分布情况,以及妇联和法院实施诉调对接工作的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并在市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建立婚姻调和机制的议案。市人大会议后,中山市妇联分别与市中级法院、市民政局专题座谈,研究合作建立婚姻家庭指导工作室的具体措施,得到市中级法院和市民政局的肯定和支持。确定了分别在市第二法院、市婚姻登记中心设立试点,由法院、民政提供场地和设施,妇联购买社会服务、引入专业手法,共同搭建婚姻调和工作平台,并把这一平台作为诉调对接工作的延伸。同时,中山市妇联整合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中山站),以及正在建立和完善的镇区分站、镇区婚姻劝和工作室等资源,作为婚姻家庭指导工作室试点的后台支撑,跟踪服务有需要的婚姻家庭,打造全市上下联动、立体互动的婚姻调和机制,以积极的作为降低婚姻家庭不和谐因素。 
    中山妇联在“和”字上做文章,积极推进诉调对接工作,努力探索婚姻和解工作,取得了初步的工作成效,但这两项工作还需要加大力度、不断完善。我们还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为,服务于妇女和家庭需求,为构建幸福和美中山贡献力量!

 

2012年7月26日

版权所有:广东省妇女联合会

粤ICP备13004965号-1  制作维护: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中山一路梅花村3号大院 邮编:510080 电话:020-8777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