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数百万外来女工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她们在为深圳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渴望实现自我发展、走向成功。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妇联的关心指导下,深圳市妇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关爱、服务外来女工,让各界妇女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高度,先后创建了459所外来女工流动学校,加强对外来女工的教育、引导和服务,让她们有尊严地工作、快乐地成长、幸福地生活,成为社会认可、群众欢迎、影响广泛的维权服务品牌。
一、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外来女工流动学校的建设有规模
深圳外来女工人数多,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城市生活常识比较缺乏,为帮助她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维护权益、发展自我,我们把外来女工流动学校作为教育、引导、服务外来女工的重要平台来建设,重点从阵地、师资、经费三方面下大力气推动。
一是拓展阵地,增加数量。2004年,我们选择外来女工集中的12家企业作为试点,创建了首批外来女工流动学校。适时召开全市外来女工流动学校交流会和推广会,巩固扩大创建成果,指导各区创新思路,在工业区、社区、街道、成人教育学校等相继创建外来女工流动学校。根据企业和女工需求,方便灵活安排上课时间和场所,工余饭后、节假日都是上课的好时间,饭堂、操场、工业区、社区工作站等都是培训活动的好场地,使学校在数量和规模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7年全市创建总数达273所,2010年达459所。
二是培育师资,提高质量。我们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原则,把培养和引进相结合,通过层层推荐、选拔,组建了100多名家庭教育专家、律师、医生等组成的外来女工流动学校讲师团,凝聚了一批专业社工、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为项目服务。同时对讲师团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授课情况不断优化调整师资力量,定期组织讲师开展“心悦沙龙”活动,互相探讨授课模式、分享授课体会,培训形式由传授式向启发式、互动式转变,并开设“女工QQ群”、热线咨询和个案跟踪服务等,使外来女工流动学校的质量不断提高。
三是争取资金,保证运作。我们整合资源,争取各方支持,在项目初期,通过与市慈善会合作,争取到50万元办学经费,使我市外来女工流动学校一年内增加了100所。宝安区妇联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将外来女工流动学校创建工作纳入全区素质工程建设统筹规划。各街道妇联加大宣传力度,使此项工作由企业和社会的消极被动接受转为积极主动参与。据统计,8年来,各级妇联争取财政和社会力量资金共560万元,推动外来女工流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内容、强化管理,外来女工流动学校的管理上台阶
我们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外来女工需求,创新内容、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突出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形成了满足外来女工多样化需求的管理模式。
一是分层培训强效果。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既仔细研究外来女工在年龄、学历、地域、社会生活经验以及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性,也充分了解社会和企业组织文化构建的实际情况,着眼实效性,突出针对性,注重层次性,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开展订单式分层培训。如针对单身青年女工开展健康保健、心理知识、两性情感等培训,针对已婚女工开展婚姻家庭、维权知识、子女教育等培训,针对部分素质较高的女工开展学历教育、职业规划和职场发展等能力培训,深受外来女工欢迎。据统计,外来女工对培训课程的总体满意率和受益率均在95%以上,达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二是规范管理促发展。我们加强外来女工流动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先后下发了《深圳市外来女工流动学校培训手册》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创建标准、服务内容、实施步骤和具体要求,并做到年初有布置、年终有总结、检查有标准、评选有条件,指导推动全市外来女工流动学校建设的顺利开展。基层妇联也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如宝安区制定《宝安区启动外来女工流动学校公益培训项目的实施方案》,推动了外来女工流动学校走上了规范化运作轨道,促进其实现科学高效发展。
三是项目运作保长效。我们将外来女工流动学校纳入项目化管理,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培训网络。项目主办方是市妇联,负责指导检查项目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承办单位是区妇联,负责制订培训计划、推荐课程菜单、免费提供教师,开展“送课进企业”等服务;各街道妇联和社区负责协调流动学校培训场地、组织培训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内容。同时对授课次数、授课时间、参加人数等提出具体要求,形成了有效的项目运作管理模式,保证了外来女工流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服务、注重实效,外来女工流动学校成品牌
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外来女工流动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运作机制逐渐健全,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形成了“党政重视、妇联主导、社会支持、企业参与、女工受益”的工作格局,成为外来女工、企业、妇联组织多方共赢的工作品牌。
一是提高外来女工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成长成才。我们在外来女工流动学校开展4000多场次学习培训活动,惠及近百万名女工,提高了外来女工的发展意识和发展能力,很多女工拿到了文凭,走上了重要工作岗位。同时组织开展“深圳市优秀外来女员工”评选表彰活动,为符合条件的女工办理户口调进手续,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示范、引导,激发了外来女工的学习热情,挖掘了她们的潜能和创造力,为她们开启更加精彩的人生奠定了基础,一批优秀外来女工崭露头角。魏小明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农民工标兵”,并当选为第十一届省人大代表;熊永兰被评为“全国杰出进城务工青年”,并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二是增强妇联服务能力,形成工作品牌。外来女工流动学校的建立,使妇联找到了关爱、服务、引导外来女工的有效载体,延伸了妇联的工作手臂,健全了妇联的服务网络,提升了妇联组织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外来女工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妇联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外来女工流动学校项目多次荣获深圳市民最满意和最具创意项目奖,宝安区外来女工流动学校项目当选“宝安十大民生实事”。
三是多方参与合作共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外来女工流动学校通过开展培训和各项活动,为企业搭建了外来女工提升素质的平台,帮助企业培养人才,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和大力支持。企业在参与过程中,增强了关爱外来女工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了社会形象,构建了和谐劳动关系,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外来女工流动学校已经走上女工、企业、妇联共同受益的良性循环轨道,促进了深圳的和谐、稳定、发展。
外来女工流动学校已成为妇联组织维护女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项目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推进”的思路,进一步创新工作、突破难点、提升水平,为外来女工成长成才搭建更广阔的平台,让她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人生,以辛勤的劳动创造生活,以感恩的情怀融入社会,为深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深圳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