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关注微博

小程序

关注小程序

当前: 首页 > 最新公告

关于第十二届南粤巾帼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候选人的公示

来源:广东女性e家园 时间:2022-02-21

  根据《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三八红旗手(集体)评选表彰工作暂行办法》和《关于评选第十二届南粤巾帼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2021年度广东省三八红旗手(集体)的通知》(粤妇函〔2021〕76号)精神,经各地妇联和有关单位推荐,好中选优,评选会评选,省妇联党组审批同意,确定邓少芝等10人为第十二届南粤巾帼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候选人。现将候选人名单和简要事迹进行公示。

  公示时间:2022年2月21日至2022年2月25日。对候选人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并署真实姓名注明联系方式,于2022年2月25日前将意见提交至省妇联宣传部(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一路梅花村3号,邮编:510080,电话:020-87184978,传真:020-87185684)。

  第十二届南粤巾帼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候选人名单及简要事迹

  邓少芝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曾担任国家“863”计划新型平板显示技术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国际真空纳电子学大会主席、国际薄膜晶体管会议大会主席,是国际真空纳电子学大会执行理事会唯一女性理事。扎根科教一线三十多年,致力于微纳结构电子光子研究领域前沿科技,在冷阴极材料与器件技术、高频功率电磁波辐射产生方法、太赫兹波探测新材料新器件原理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创造性贡献。发表Science等重要期刊文章和论文超过300篇,获发明专利超过60项,产学研合作促进在广东建立了电子纸显示薄膜生产线、打破境外垄断。推动学科专业建设,“电子科学与技术”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2项,中国青年科技奖等。

  张冬梅 暨南大学药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聚焦国家新药创制的重大需求,在肿瘤药理学研究及原创新药研发领域进行了前沿性、开创性研究。发现肿瘤周细胞调控肿瘤耐药和转移的新功能和关键因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新靶标;突破肿瘤周细胞靶向药物研发的关键技术瓶颈,研发全球首个周细胞靶向肿瘤血管破坏剂成为1类抗肿瘤候选新药。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J Clin Invest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20余篇,授权国际专利8项、中国专利1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和广东省杰青。参编国家规划教材2部,讲授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培养了一批包括省杰青在内的药学创新人才。

  黄  晖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站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扎根一线基础科研、坚持开展野外珊瑚礁生态科考,足迹遍布我国珊瑚礁分布的主要海域。重新厘定并确定了中国造礁石珊瑚的类群,已较为清晰地掌握了我国珊瑚礁生态状况。取得了诸多重要科研成果并填补了造礁石珊瑚有性繁殖和无性培殖空白。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连续举办海峡两岸珊瑚礁论坛,参加亚太和世界珊瑚礁大会和争取亚太珊瑚礁论坛举办权等。积极谏言谏策参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调整,并配合公安、边防和口岸部门鉴定走私石珊瑚和红珊瑚,推进我国珊瑚保护工作。发表学术论文76篇,其中英文SCI论文59篇,出版专著11部(第一作者9部),授权国家专利10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NS环境变化专项模范集体个人奖章等,荣获省部级等荣誉10项。

  叶玉瑶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农业农村部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专家组成员、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获得者。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治理领域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并取得创新突破。充分发挥地理学的学科优势,承担多项省重大规划和战略咨询,经省政府颁布实施4项,咨询建议被国家发改委、省委政策研究室等多个部委采纳,在大湾区协同创新、生态文明以及应急抗疫中发挥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带领团队成为全省重要的决策智囊。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2项,发表论文92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国家专利6项,获国家发展与改革委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发改委优秀成果一等奖、广东省自然资源技术科技一等奖、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邓小玲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所长、病原微生物首席专家。作为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病原学检测鉴定核心部门的负责人,她带领团队练就快速精准识别病原体的“火眼金睛”,在我省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面对德尔塔变异株、奥秘克戎变异株疫情,迅速突破关键技术,快、准、稳锁定广州、深圳等地多起疫情源头;建立基因组序列数据库,精确分析毒株进化特征,为疫情精准溯源发挥关键性作用;在国内率先分离并收获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变异毒株,为疫苗药物研发抢占先机。组建的移动应急检测平台6次出征驰援疫情一线,响应党中央号召,迅速组建高素质队伍奔赴香港开展核酸检测任务。主持多项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广东省自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等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会二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三等奖等荣誉。

  马玉宏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在工程结构基于性态抗震设防及隔震等领域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建筑结构全概率、多目标抗震性态设防理论,系统构建了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的原则、目标、理论及标准体系,为推动我国工程结构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创建了海洋环境下橡胶隔震支座及材料耐久性理论,揭示在老化、海蚀及地震作用下橡胶隔震支座及隔震桥梁性能劣化时变规律,为港珠澳大桥隔震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做出了贡献。提出了核电站整体隔震设计理论,编制核岛厂房隔震设计国家标准,为核岛厂房提高抗震安全性提供了解决策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参与编制多部国家和协会标准,为推动隔震技术工程应用及工程隔震行业标准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黄  惠  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致力于研究计算机图形学,在三维获取与多源融合、几何建模与形状分析、智能感知与场景理解等前沿研究领域保持国际领先水平。连续六年带领年轻团队在素有“图形奥斯卡”美誉的国际顶会SIGGRAPH上发表前沿创新成果,让深圳大学在国际图形研究领域独树一帜。据计算机学科专业排行榜CSRankings2016-2022最新统计,深圳大学计算机图形学位居全国第二、亚洲第三、世界第17。主导提出优视精准摄影测量技术,目前在贴近式高精度城市三维航测单个项目上的应用面积为全球最大。主导研发的三维结构化重建技术可将大规模城市场景数据量缩减200倍,同时保证低于0.6米的几何细节损失度,压缩比指标全球最优。发表顶刊顶会论文72篇,授权美国专利22项、中国专利5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63项,搭建产业应用示范服务平台10个。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20项。获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

  毕晓存  珠海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参加的WPS Office 2005办公软件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积极优化运营方案,打破了微软垄断。目前,WPS有海外用户超1亿,为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超过46种语言版本,成为全世界跨平台最多的Office软件。在公司联合承担的国家工信部“核高基”重大专项科研和应用适配课题中,推动WPS在国家信创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90%,并一次性顺利通过专项课题验收。带领团队不断突破转型,实现了营业收入从0到10亿的突破,帮助公司在19年11月成功登陆科创板。2020年疫情期间,推出在线会议、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服务,免费支持了超过 2 亿人的远程办公,助力推动全国复工复产。带领WPS技术支持团队为冬奥会提供中国自主创新的国产化技术服务,保障了两地三赛区以及国际奥组委之间的文档交流和数据安全,助力冬奥会实现全面数字化办公和“碳中和”的大目标,受到了各国媒体和专业人士的赞赏。获“珠海市青年优秀人才奖”等。

  李  蓉  拱北海关所属中山海关技术中心研究员。首批海关科技评估专家库入库专家、广东省技术标准评审专家。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后,忘我工作、投身科研,把实验室逐步建设成为食品安全监测方向拥有完善设备和科研成果,检测量位居省内海关系统前列的先进实验室。带领实验室成功应对多起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多次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为监管人员提供精准数据对当批货物实施销毁或退运处理,把不合格食品拒于国门之外。开展“实验室开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进校园”等活动,宣传普及食品安全。主持和参与科技部、省、市科研项目28项,制修订行业标准24项,授权专利21件、登记软件著作权6件,发表论文69篇。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检验检疫学会科技三等奖1项等。

  何晓玲 茂名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支队长。公安部评定的全国公安专业人才,从警以来务实创新,屡破大案,精于研判,擅打硬仗,到任3个月就组织侦破6宗超过15年的命案积案,是广东公安近20余年唯一的女刑警支队长。创立的工作机制被全省推广,为广东战疫贡献了智慧。牵头创新研发建设的模型拓宽扫黑除恶线索来源,保持对黑恶势力的凌厉攻势,勇夺全国公安数据建模竞赛一等奖,三年来支撑打掉涉黑组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积极探索追逃新机制,创新追逃技战法,为追逃研发的APP获得2020年度公安移动应用创新专项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天候全手段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刑事警情连续3年下降。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评为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等。


广东省妇女联合会
2022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