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论述摘编》分8个专题,共计174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29日至2023年3月6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说明、贺信、指示、批示等50多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论述摘编》出版发行以来,广大妇女和妇联干部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掀起了学习热潮,引发了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论述摘编》的出版发行,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定认真学习领会《论述摘编》的重要文献,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贡献巾帼力量。
全国三八红旗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陈爱兰: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妇女事业始终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出版发行,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发展妇女事业、做好妇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必将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巾帼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牢记初心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优异的成绩助力广东省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罗租社区妇联主席王仕兰:
作为社区妇联主席,我将带领社区妇女群众一起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进一步坚定广大妇女儿童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我们社区妇联将认真落实论述精神,聚焦妇女儿童最关切的问题和利益,自觉同妇女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妇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把妇女儿童工作做精做细,动员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将关心关爱工作融入日常、做在平常。
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昭信村党总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妇联主席梁美容:
《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的出版让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一名农村妇女干部,我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论述摘编》,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带动乡亲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动力,推动她们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接续奋斗,努力在乡村振兴和农村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上发挥巾帼力量。
广东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副院长孟丽君:
《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是指引新时代新征程妇女儿童事业和妇联工作守正创新、开拓前进的权威读本,我将带领“巾帼农科团”的女科学家们认真学习《论述摘编》,利用前沿科研成果持续在大湾区提供面向企业的科技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开展面向市民和中小学的农业科普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开创大湾区巾帼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汕尾日报社总编室负责人邓良琼:
《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出版发行,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妇女儿童的关心关爱,对妇女工作的高度重视,身为一名新时代女性,我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始终坚守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和职业道德,持续关注妇女儿童工作,积极参与到汕尾妇儿事业蓬勃发展的热潮中来,做汕尾妇儿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用心用情讲好汕尾故事,为汕尾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奉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广东省三八红旗手,东莞市南城街道党工委委员、妇联主席梁秀仪:
《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的出版发行凝聚人心、鼓舞干劲,为今后妇女儿童工作明确方向!南城妇联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作出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持续深化“莞邑巾帼大宣讲”,聚焦东莞高质量发展主题,推进“链接+融合”“标准+特色”“榜样+交流”的工作模式,绘好巾帼同心圆,展现巾帼建功新风采;发挥广东省儿童友好示范镇(街)的示范带动作用,从“强制度、提服务、保权益、拓空间、优环境、促参与”六个方面不断提升儿童福祉,积极探索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东莞路径”。
广东省三八红旗手,中山市公安局石岐区分局政工监督室主任周绿焉:
《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一书在全国出版发行,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妇女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妇女儿童事业的亲切关怀。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将以《论述摘编》为指引,立足自身岗位,竭诚服务妇女群众,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活动,主动普及法律知识,提升妇女姐妹的维权意识,把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职责使命扛在肩上、融入日常,为推进基层妇女儿童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三八红旗手,阳江市海陵试验区闸坡镇南村小学校长吴爱民:
《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等论述,对做好儿童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我将认真学习《论述摘编》,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教育事业中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助力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推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新闻头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