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妇联以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为切入点,通过推动顶层设计,下接地气、上搭天线、中联左右,为妇联工作回归群团本质进行的有效探索和实践。
一、接地气,瞄准群众需求寻找改革切入点
群团改革的根本原则在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群团工作要落地见效、开花结果,关键是要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特大城市,每年新生儿超过20万,随着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今后几年内每年将新增3万多新生儿。增加和优化公共场所母婴设施,不仅是落实儿童发展规划目标、积极推行母乳喂养的内在要求,更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为此,我们主动请缨,将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作为顺应群众呼声、启动全市妇联改革的破题之作。一是委托专业机构对全市11个区745个重点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情况进行摸查,发放1230份问卷了解市民意愿,基本摸清了广州市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底数和群众需求。二是组织班子成员分别带队走访市发改委、国规委、交委、林园局等8个职能部门,现场调研一批重点公共场所,广泛听取职能部门和管理单位的意见建议。三是发动全系统干部利用各种机会,到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实地考察,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通过上述调研,综合形成《广州市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管理调查研究报告》,顺应了群众意愿,摸准了群众需求,厘清了推进策略,为推进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画好了线路图。
二、搭天线,推动顶层设计找准工作发力点
党和政府是妇女儿童事业最坚强的领导,也是妇联改革创新最坚实的后盾。广州市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能否顺利推进,最关键是要接上市委市政府这根天线。为此,我们找准全市中心工作与妇女群众需求结合点,借市委市政府之力来推动这项工作。一是争取领导支持。市委王世彤常委、市政府黎明副市长高度重视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工作,均拨付工作经费并亲临实地指导示范点建设。二是强化政策保障。推动市政府召开全市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工作会议,出台《广州市推进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统筹11个区出台相应行动计划。推动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纳入市政府2017年十大民生实事和市“十三五”专项规划,并写入了201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上升到市委市政府层面,成为全市重点工作之一。三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专项工作组,由黎明副市长亲自挂帅,吸纳了文明办、发改委、财政局等24家成员单位,明确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和进度要求(三年时间内至少建成800间母婴室,评选100间星级母婴室,力争实现广州市内重点公共场所母婴室基本覆盖)。
三、联左右,做好联字文章激发同频共振点
妇联工作改革创新,必须勇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构建跨区、跨界、跨部门“合作、互惠、共赢”的融合模式。一是做好市区多部门联动。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从调研到召开会议、形成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工作组、纳入民生实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是我们与市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区沟通联动的结果,最终把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这样的“小事”办成了有11个区、24个职能部门参与的“大事”。二是引入专业机构。我们坚持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委托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开展广州市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管理调查研究。吸纳广东“母乳爱”志愿服务队力量,参与制定母婴室建设标准。三是激发社会参与。联动广东“母乳爱”志愿服务队、广东新闻广播、南方卫视发起“寻找羊城最美母婴室”活动,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积极造势。链接广东狮子会、救助儿童会、广州妈妈网等机构资源,打造了白云机场、海珠客运站、市儿童公园等6个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目前,全市首个示范点――白云机场母婴室示范点已挂牌开放,阎静萍主席和黎明副市长亲自莅临指导。
通过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我们深刻体会到:妇联组织只有主动找准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点,下接地气、上搭天线、中联左右,借资、借力、借智,才能有效推进改革创新,让群团工作回归群众。省委《南方》杂志专门刊文,对广州市妇联撬动各方资源,将妇女民生小事变成政府大事进行了深度报道。
循着这个思路,我们还开展了多项重点工作:争取市委宣传部支持,依托羊城晚报、腾讯网、广东广播电台等,发动130万群众参与“今天,我们如何做女性”讨论活动,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习总书记“三个注重”指示和市委部署,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家政服务平台,推行“一卡通”家政监管服务机制,打造“花城人家”工作品牌。响应“双创”号召,链接科创、人社、工商联、团委等部门政策、资金、项目资源,依托高新企业实施“红棉睿丽”女性创业发展计划。结合《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与司法机构、律师团队、新闻媒体合作推出“万事兴”维权工程。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在与党政中心工作紧密契合、和妇女群众利益攸关的好事实事上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的发展空间一定会更广阔、未来会更美好!(广州市妇联)
新闻头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