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风采|陈瑞爱:创新突破技术瓶颈,逐梦担当科技兴农
她是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肇庆分中心主任,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她热爱祖国,心怀人民,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及疫苗创制工作三十多年来,始终坚持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学习,创新拼搏,以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扎根大地,突破并革生物制品创制“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建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预警预测机制,为人兽共患与公共卫生防控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她严谨治学、甘为人梯,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64人,指导博士后2人,主编出版《家禽呼吸道疾病》。
一、潜心科研,成果丰硕
大学毕业后陈瑞爱来到广东西部偏远山区新兴县,为养殖农民做疫病防控服务。在养殖场开展技术服务十年,建立我国首套“公司+农户”家禽生物安全生产技术体系,提高养殖场家禽存活率到94%以上;十年后,接着潜心研究禽流感、猪蓝耳病、非洲猪瘟等重大畜禽疫病疫苗,先后研发和产业化转化30多个疫苗产品;主持和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46项,获发明专利授权93件、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发表论文155篇,突破了疫病防控核心关键技术发展瓶颈,用疫苗筑就阻击畜禽重大疫病传播防控线。
她带领科研团队建立了禽流感全区域监测和禽流感监测分析预警预报系统,为国家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支撑;创制出禽流感变异株疫苗、猪蓝耳病疫苗和非洲猪瘟诊断试剂、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等38种动物疫病新型疫苗,解决我国目前疫苗株无法防控流行毒的难题;开发了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腺病毒、禽流感病毒三种重要禽病抗原悬浮培养新工艺,生产效率比现有工艺提升10倍以上;制定了兽用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及辅料的国家标准,被收载于2020年版中国兽药典。这些创新突破不仅实现了生产工艺和疫苗品质的大幅提升,而且推动了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产业升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二、成果转化,振兴产业
技术转化要“立地”,2002年陈瑞爱在肇庆市大旺高新区用成果转化创立了肇庆大华农公司,打破了进口疫苗垄断的局面。2018年8月,我国爆发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重创。陈瑞爱积极推动和参与国家防疫技术研究的联合攻关,主持承担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非洲猪瘟应急专项课题,她和团队研制的非洲猪瘟诊断检测试剂盒和抗体试剂盒为养猪场、屠宰场疫病检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解决非洲猪瘟防疫技术的世界难题付出巨大努力。这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帮助千千万万的养殖农户扛住了动物重大疫病的冲击,保持发展养殖业的信心,在畜禽养殖业中实现致富奔小康。
三、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多次战疫的胜利,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振兴了农业产业,也更加坚定了陈瑞爱用科技创新振兴乡村产业的初心。2015年,她联合企业与高校、政府共建华农(肇庆)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2019年,她推动肇庆市首个省级实验室—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肇庆分中心(简称:西江实验室)落户肇庆高新区,为地方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她对农业科技的钻研,也从畜禽养殖疫病防控扩大到水产养殖、柑橘黄龙病防控、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安全等农业产业领域,立足肇庆,服务广东,为我国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与乡村振兴产业服务,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强农兴农富农”。
立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新起点,陈瑞爱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鲜明特征的科学家精神为指引,更加坚定创新自信,把“四个面向”作为巨大牵引,勇担科技自立自强重任,让科学家精神厚植于中华大地,绽放出新时代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