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煞费苦心 缺爱女孩回归正常
一、基本情况
2011年9月5日,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佛山站)在西南影剧院广场举办了“三八”维权周宣传活动,60多岁的周伯满面愁容地来到了佛山站的咨询摊位,向工作人员讲述他的外孙女辍学的故事。
周伯婚后生育了独生女儿周丽群,丽群成年后与男子林国结婚并生育了女儿小兰,本来生活是比较幸福的,然而孩子出生后不久,丽群却患上了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无奈之下,周伯把丽群送至启智学校生活,他与老伴一同照顾外孙女小兰。 女婿林国在某单位当保安,自从丽群病发后一直住在单位宿舍,常年不回家,甚至拒绝与家人沟通来往。
小兰自幼就随外公外婆生活,由外公外婆照顾抚养,今年13岁,原本可以升读初一,但她不愿意回学校读书而辍学在家,辍学后,生活习惯日夜颠倒,白天睡觉,晚上外出泡吧或上网,对家人非常叛逆,有时甚至几天不回家。每次回家都是为了拿钱,外公外婆拿她没办法,不给的话她也不回家了,但长期给钱无形中就是纵容她的行为。这种情况令周伯深感揪心。无奈之下,周伯求助于妇联,希望妇联组织可以帮助其孙女过上正常的生活。
二、服务过程及成效
1.单独约谈,了解情况。
在大约了解了周伯求助的基本情况后,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小兰的现状,咨询人员与周伯预约到佛山站进行详细倾谈。
3月10日上午,周伯准时来到佛山站,详细地讲述了小兰成长经历等状况,表示担心小兰会遗传其母亲精神病的基因,同时家中两老为了外孙女的健康成长绞尽脑汁,却毫无收效,为此沮丧不已。在工作人员的安慰下,周伯答应一定会尽力配合佛山站工作人员帮助调教小兰。
工作人员初步判断:小兰自幼在外公外婆的隔代抚养下,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外公外婆为了弥补对小兰的愧疚,加倍溺爱,尤其是金钱上尽量满足小兰的需要,小兰的现状正是外公外婆出于可怜孙女而溺爱的结果。
经过初步的商谈,周伯希望妇联介入与其外孙女沟通,做通她的思想工作。为此,佛山站工作人员与周伯达成初步的帮扶方案,指派佛山站一名社工和一名志愿者跟进此事,并建议周伯设法截断小兰不必要开支的源头。
2.首次接触,遭遇抗拒。
3月中旬,佛山站社工坚持与周伯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小兰的状况。周伯反映在此期间,小兰只回过家2次,每次匆忙索取钱后就离去,他尝试过不给钱,但小兰却以死相逼,无奈,两老还是心软地服从了她的要求。希望她能回家,但打她的手机也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4月6日上午10点,社工接到周伯的电话,得知小兰昨晚回家了,现在家中睡觉,为此社工与志愿者决定亲自到周伯家探访。然而小兰一直躲在房间不愿意与社工见面。经过社工耐心的开导,小兰终于同意社工进入其房间,然而在房间里,小兰自始至终都用被子蒙着头,拒绝与社工进行任何的沟通,用对峙的态度来回应。周伯努力尝试让小兰起床与社工沟通,但亦遭到拒绝。社工决定先行离去,再寻找机会与之接触。
3.寻找突破口,制定下阶段的工作计划。
社工继续与周伯沟通,得知小兰近段时间频频与男友小良接触,工作人员尝试从小良着手深入了解小兰的内心世界。当天晚上,社工与小文取得了电话联系,并表明了身份,小良非常配合,也希望通过多方的力量帮助小兰摆脱心理上的困境。
从小良的口中了解到,小兰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内心极其自卑,害怕与陌生人沟通,每次回家对着外公外婆都会发脾气,她渴望像其他同学朋友一样有完整的家庭,有疼爱她的爸爸妈妈,然而父母给不了她温暖,外公外婆关爱又替代不了,因此,她采用发脾气对抗着家人,常常情绪失控地顶撞两老,吵闹后回到房间又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周而复始,呈现出一种病态。
为此社工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希望家人或男友带小兰到心理机构看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的评估,二是家人要给予适当的关爱,但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的满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尤其是爸爸对女儿爱护的角色需要体现出来。
4.回访跟进,帮助寻找爸爸角色。
社工致电周伯,了解到自从社工第一次探访后,小兰没有以往的大吵大闹,只是有点责怪外公外婆将她的事情讲出去,然而当天她也没有外出,留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吃饭。社工很欣慰,认为第一次的探访给予了小兰新的认知,让她了解到社会上还有其他人关注关心她,她亦不再孤单。社工和志愿者以大姐姐的身份时常给她打电话,给予关心和呵护,她也慢慢地接受社工姐姐的关心。
同时,社工也积极与小兰的爸爸林国取得联系,虽然他不想见社工,也不希望社工介入,但社工还是坚持,在百般说服下,林国终于答应与社工见面,见面地点选择在他工作单位的保安室。
与林国拉开家常后,林国慢慢地减少了对社工的戒备。他心中一直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没有意识到到他远离家庭对女儿的伤害如此之大,深感不配当父亲。在社工的劝说下,他初步答应了会抽时间回家看望女儿。
5.双管齐下,与家人形成统一战线。
4月份开始,林国每周都会抽些时间回家看望一下女儿,虽然父女两人很少话题,但起码爸爸愿意回家,小兰也高兴了。
另一方面,社工也加强了与小良的沟通联系,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小兰走上正常的生活轨迹。经过深入的了解得知小兰比较依赖男友,虽然平时比较任性,但男友的话她还是比较愿意听的。
外公外婆也逐步控制小兰的零花钱,在了解清楚支出使用后才给予支持,小兰也逐步减少了到网吧的次数。
在多方的协调帮助下,小兰改变了日夜不归家的状态,虽然目前她依然拒绝上学,但她的生活也逐步回归正常轨道,还自己找到了一份商场销售工作,决定了到社会上体验生活。家人对她的进步和改变也感到很欣慰。社工与其家人商量,待小兰的状态慢慢变好后再逐步鼓励她求学,或者让她经受一些社会挫折后她会愿意回归校园生活。
三、经验及反思
1.在此个案中,社工充分运用社会工作手法,尤其是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整个系统是有各个子系统组成的,子系统不同程度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案主生活的子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对案主的生活态度影响了其成长,尤其是父母的角色,只有加强各子系统的配合与合作,改变子系统对案主的不良的影响,才能有效地促进案主的健康成长。
2.社工努力争取案主周边资源的支持,加强了与案主家人的联系,向家人灌输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使案主的家人明白,要逐步改变对案主的一贯不适当态度和做法。家人是案主接触时间最长,也是对案主行为影响最大的资源,家人的积极配合,是共同帮助案主走出心理困境的重要因素。
3.案主的点滴进步是社工努力跟进的动力,社工不失时机地运用欣赏鼓励的方式处理案主与家人的关系,较好地融洽家庭氛围,逐步使案主养成一种合理有序的生活方式。(佛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