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关注微博

小程序

关注小程序

当前: 首页 > 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 > 维权知识

助人自助 挽救濒临破碎婚姻

来源:广东女性E家园 时间:2013-07-12

  一、基本情况
  严舒萍,女,30岁,其夫陈生,36岁,两人均为阳江市阳东县人。严舒萍在阳东县某镇卫生院上班,陈生是一名村医。两人于2009年1月结婚,婚后不久,严舒萍生下儿子。严舒萍脾气暴躁,经常和陈生吵架,与家婆也不和,导致陈生对其印象不好,进而夫妻感情不和。陈生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自从对妻子印象不好后,他整天疑神疑鬼,开始怀疑妻子有外遇,后又怀疑他们的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2011年初,孩子刚两岁时,陈生到法院起诉要和严舒萍离婚。严舒萍不同意,一审未判离。这时严舒萍也认识到,自己性格不好是丈夫要离婚的主要原因,于是学着和丈夫及家婆好好相处,婆媳关系已有所缓和。但陈生还是坚持要离婚,而且离家出走。不愿离婚的严舒萍前来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阳江站)求助,希望阳江站出面调解,挽救这段濒临破碎的婚姻。
  二、服务过程及成效
  接访后,阳江服务站做了如下工作:
  1.联系阳东县妇联,深入了解严舒萍的家庭情况。阳东县妇联调查后反馈信息给阳江服务站,调查的事实与严舒萍所诉说的情况基本相同。服务站和阳东县妇联决定找陈生谈谈,看调解效果如何。于是工作人员协同阳东县某镇妇联干部一起到严舒萍家进行调解,但陈生不听劝导,扬言坚决要离婚,调解无果。
  2.虽然第一次调解无果,但站从陈生的口中进一步掌握了严舒萍家庭的一些信息,并进行了初步评估,认为严舒萍夫妻还未走到离婚这一步。陈生要离婚的关键是由于严舒萍性格不好,夫妻、婆媳关系恶劣,导致陈生对其产生厌恶,进而胡猜乱想而不愿再和她生活下去。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挽回这段婚姻,严舒萍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和陈生及婆婆好好相处,并通过婆婆和其他亲属做通陈生的思想工作是关键。服务站站长认真帮严舒萍重新分析婚姻走到濒临破碎地步的原因,并对她进行了心理辅导,使她认识到自己的婚姻走到该地步,主要还是其自身性格的问题。只有不断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与家人好好相处,才有可能挽回丈夫的心,挽救濒临破碎的婚姻。她表示回去一定要与家人好好相处,并希望能得到丈夫的谅解。过了一段时间后,严舒萍致电服务站,反映她已主动向家婆道歉并和家婆已相处好了,家婆已倒向李她一边,劝儿子不要跟她离婚。但陈生还是不原谅她,不肯回家。这时,严舒萍显得有些气馁。站长又给她出主意,鼓励她主动去找陈生,向陈生示好。
  3.在服务站站长的鼓励下,严舒萍带着精心熬制的老火汤找到陈生工作的地方,但陈生却避而不见,并且第二次向法院起诉离婚。此时,严舒萍有点想不开,整天精神恍惚,连工作也受到了影响。服务站马上联系她到站,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在妇联娘家人面前,压抑已久的严舒萍放声大哭,待她充分宣泄了心中的委屈之后,站长安慰了她,表扬她近段时间的表现,告诉她虽然未得到陈生的谅解,但婆婆已原谅了她,事情应还有希望,千万不要气馁,不过也要作好两手准备。第一,继续争取婆婆的支持,通过婆婆及其他亲属继续做陈生的思想工作;第二,做好应诉的准备。接着服务站安排法律志愿者为严舒萍提供有关离婚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工作人员的热诚服务,稳定了严舒的情绪。
  4. 服务站又与阳东县妇联联系,派人上门继续做婆婆的思想工作。最后,在服务站与阳东县妇联的热诚帮助下,经过严舒萍及婆婆、陈生其他亲属的共同努力,在第二次开庭的当天,陈生终于到法院撤销了离婚诉讼,并同意和妻子和好。严舒萍也表示要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和丈夫互敬互爱,和婆婆和睦相处。一段时间后,服务站对严舒萍进行电话回访,她已能从容地跟工作人员谈论现在的美好家庭生活,连连向工作人员致谢,感谢阳江服务站挽救了她濒临破碎的婚姻。
  三、困惑及反思
  上诉案例的成功办理,是阳江服务站运用“助人自助”理念解决婚姻关系的有效尝试。
  1.在该案处理中,工作人员重视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打开案主的困惑和心结,帮助案主分析面临问题的实质与原因,使案主对自身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即让案主认识到丈夫提出离婚,主要是案主自身的性格问题,导致丈夫对其产生厌恶,进而不愿意再跟自己继续生活下去,要挽救频临破碎的婚姻,必须改变自身性格。
  2.为案主提供法律帮助,心理调适跟进服务,挖掘案主的内在潜能,让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如案主主动向家婆道歉,真诚和家婆和睦相处,使家婆倒向她这一边。由于家婆的鼎力支持,最终丈夫陈生放弃了离婚念头,案主面临破碎的婚姻得到修补,重建了生活秩序,从而走向新的生活。
  3.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运用专业的理论和手法帮助来访者解决家庭问题,应成为妇联信访工作的新视点。(阳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