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安居单亲妈妈被骗数载 梅州站指点出迷津
一、基本情况
吴阿姨,梅州市梅江区人,今年47岁。婚姻早在十几年前便因丈夫有了第三者而破裂,祸不单行,也就那一年,吴阿姨下岗了。丈夫在离婚后不仅对她们母子三人不再关心过问,就连抚养费也从未支付过。为了生计,吴阿姨曾到其夫单位大闹过,但是其夫却根本置之不理,根本不顾吴阿姨及孩子的死活。心寒的吴阿姨唯有靠四处打零工赚来的钱艰难地维持生计,强撑着独自抚养两个仍在求学的孩子。
由于梅州的工价较低,为了支付孩子的生活费和学费,吴阿姨后来将孩子留给父母,独自到广州打工,并在广州“巧遇”了在广州市政府工作的同乡兼同学。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也许是因为独在异乡的吴阿姨精神上特别的需要有一个人依赖,所以吴阿姨对这个老乡兼同学很快地建立了信任。当同学告诉她可以在市区里帮她在买到福利房,而且价格非常实惠,只需20多万元便可搞定时,吴阿姨心动了。同学更是见机吹嘘自己认识某领导,通过他便可十拿九稳。同时也告诫吴阿姨,因为这事是走后门,不能让别人知道。由于是同学,而且他还有着光鲜的工作单位,对于他所说的话,吴阿姨没有任何怀疑,并认为这是个机遇,便在未与家人商量的情况下找亲朋借了钱交给同学。同学收到钱后也绝不含糊,似模似样地出示并提供区政府开具的各种证明材料及收款收据,甚至还用自己人格和党性来作担保。看着这些材料,吴阿姨露出久违的笑容,认为等房子建好,自己与孩子们便能有个安稳的家了,可这一等就是4年。
4年间,吴阿姨从几个月一次,到每个月一次,再到一个星期一次的电话,询问的内容都是一个,就是到底几时才能拿到房子的钥匙,而同学的回答却是月月不同,次次有异,有负责分配房子的领导被抓了,有房子正在按职位高低分配,甚至“八项规定”也成为他的推拖理由之一。
吴阿姨意识到同学可能一直在撒谎,便决定撕破面皮,将钱要回来,同学意识到谎言将破,便索性以主管局长双规为由,说房子分配事宜被耽搁了,可能要较长一段时间才会重新分配,让吴阿姨再耐心等待。想着欠下的一笔笔债务和自己的辛苦钱居然被同学这样轻描淡写就要被打了水漂,吴阿姨决定亲自去广州找同学把钱要回来,因担心此去有危险,吴阿姨连遗嘱都准备好了,然她的决定却遭到了亲朋好友的阻拦。走投无路之际,在朋友的建议下,吴阿姨找到了维权站。
二、处理过程及结果:
站里的法律志愿者及工作人员认真聆听了整件事的过程,分析这不只是经济纠纷那么简单,其中还涉及到诈骗。于是告诉吴阿姨不要贸然赴约,并建议吴阿姨:1、先将材料交至材料所属的区政府进行核实;2、如果确定是个骗局的话,再求证同学的国家公务员身份是真是假;3、若是真,可向其单位反映情况;若是假,可考虑是否以诈骗罪起诉他。
根据维权站工作人员的指引,吴阿姨于数日后去到广州某区政府相关部门,将材料呈给工作人员的时候,尽管吴阿姨心底依然还存着一点点希冀,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让吴阿姨彻底绝望。区政府的工作人员很肯定地说材料纯属伪造。再对同学的身份进行求证,就连那位同学的光鲜外衣也是假的。绝望的吴阿姨昏昏沉沉地回到梅州,并再次来到梅州站,咨询下一步该怎么办。工作人员建议既然已经了解清楚了事实的真相,可向其同学摊牌,勒令其马上还钱,若是再找借口推脱的话,便警告他会将他送上法庭。必要时我站工作人员可介入与对方协商。听了工作人员的建议,吴阿姨马上拨通了对方的手机。不知是否说谎上瘾,同学还以局长双规为由来拖延,吴阿姨立即表示,自己现正在妇联,此事已经向妇联进行了投诉,再找借口推托的话,自己将会到法院以诈骗罪对其进行起诉,如果不想蹲监狱的话,便请立即还钱。同学听闻顿时心生怯意,支支吾吾了一阵后答应将钱归还,但要求吴阿姨先将所有记明材料寄回给她。工作人员马上识穿了其同学的心思:若是材料全都寄回,吴阿姨手中便没有了可以告他筹码,如此其同学便可不还钱又能逍遥法外了,于是建议吴阿姨告诉其同学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材料,且届时一定要有亲戚或要好的朋友一起陪同前往。
半月后,吴阿姨打来电话:告知钱已经拿回来了,感谢我站工作人员及法律志愿者多次给予她意见建议。并说如若不是听从了工作人员的建议,钱能不能拿回来另说,人身安全都有可能受到威胁。(梅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