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调解 离婚夫妻成好友
来源:广东女性E家园
时间:2013-07-12
一、基本情况
2012年6月,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信宜站)工作人员接到一个求助来电,杨柳玲女士向信宜站工作人员讲述了她与丈夫婚后的曲折遭遇。
杨柳玲与丈夫张士炳于2004年1月登记结婚,婚后生育有一子一女。因二人性格不合,加之婚后长期两地分居,导致夫妻感情破裂。2006年,杨柳玲起诉离婚,后考虑到两个孩子年纪尚幼,又撤诉了。之后,两人因孩子抚养费问题产生冲突,张士炳一直不给两个孩子抚养费。在杨柳玲的一再追讨下,张士炳近两年才给了5000元左右的生活费。杨柳玲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只能帮人做账赚取些微薄的收入,而两个孩子庞杂的学费让她实在难以支付。杨柳玲转而求助公婆,但公婆二人在乡下,公公还瘫痪在床,公婆二人可谓自顾不暇。杨柳玲也曾求助当地村委,但村委调解无效。
杨柳玲对信宜站的工作人员说:“我也不求自己过多好的日子,但孩子是无辜的,要读书、要生活,也需要爸爸关爱。我实在是想不出别的办法了,只求妇联为我们妇女做主,帮帮我的孩子!”
二、服务过程及成效
1.听完杨柳玲的哭诉说,信宜站的工作人员十分同情她的遭遇,并立即介入,制定了详细的跟踪处理方案。首先是情绪疏导,通过耐心倾听杨柳玲诉说经历和感受,充分表达同理心等技巧,令杨柳玲稳定了情绪。并肯定她的坚强独立,表示会尽力帮助她解决困难。
2.详细理解情况并作出诉前联调工作方案。工作人员积极联系张士炳及其家人,连续几天均联系无果。但工作人员并未气馁,终于在第五天联系上张士炳。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下,张士炳承认了疏忽子女的事实,并表示从今起会按月给子女生活费。 3.工作人员又邀请夫妻二人一同来到信宜站,为二人做调解工作,但张士炳和杨柳玲都表示感情已破裂,同意离婚。8月份双方交换了离婚协议书,但因二人在孩子的抚养权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二人僵持不下,未能达成协议。服务站工作人员再分别致电双方协商,二人再次来到信宜站,在工作人员的细心劝导下,张士炳大方让步,双方就孩子抚养问题达成协议。
4.张士炳和杨柳玲到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僵持多年、关系冰封的二人从民政局出来后反而有说有笑,张士炳带杨柳玲去兜风,二人又去喝早茶,关系破冰。
5.杨柳玲后来致电信宜服务站,说前夫现在按月准时给子女生活费,也常给孩子们和她打电话,二人成了好友。杨柳玲非常感谢信宜站工作人员的细致工作,除了帮她解决了孩子的生活问题,还帮孩子们争取回父亲的关爱!
三、困惑及反思
1.信宜站工作人员巧妙调解杨柳玲与丈夫之间的感情问题,努力化解夫妻之间的矛盾,并通过多种途径帮助杨柳玲与丈夫就离婚后孩子抚养问题达成共识,最后顺利让僵持多年的夫妻变成好友。
2.听取当事人双方各自的陈述,了解当事人双方的意见,对分歧不大的案件通过说理讲法互谅互让达成一致意见,促进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妥善化解婚姻家庭矛盾。
3.对来访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不仅能及时化解家庭矛盾,也可以教会他们处理一般家庭矛盾的方法。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运用专业理论和手法帮助他人的社会工作,是信访工作强有力的补充力量。(信宜站)
2012年6月,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信宜站)工作人员接到一个求助来电,杨柳玲女士向信宜站工作人员讲述了她与丈夫婚后的曲折遭遇。
杨柳玲与丈夫张士炳于2004年1月登记结婚,婚后生育有一子一女。因二人性格不合,加之婚后长期两地分居,导致夫妻感情破裂。2006年,杨柳玲起诉离婚,后考虑到两个孩子年纪尚幼,又撤诉了。之后,两人因孩子抚养费问题产生冲突,张士炳一直不给两个孩子抚养费。在杨柳玲的一再追讨下,张士炳近两年才给了5000元左右的生活费。杨柳玲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只能帮人做账赚取些微薄的收入,而两个孩子庞杂的学费让她实在难以支付。杨柳玲转而求助公婆,但公婆二人在乡下,公公还瘫痪在床,公婆二人可谓自顾不暇。杨柳玲也曾求助当地村委,但村委调解无效。
杨柳玲对信宜站的工作人员说:“我也不求自己过多好的日子,但孩子是无辜的,要读书、要生活,也需要爸爸关爱。我实在是想不出别的办法了,只求妇联为我们妇女做主,帮帮我的孩子!”
二、服务过程及成效
1.听完杨柳玲的哭诉说,信宜站的工作人员十分同情她的遭遇,并立即介入,制定了详细的跟踪处理方案。首先是情绪疏导,通过耐心倾听杨柳玲诉说经历和感受,充分表达同理心等技巧,令杨柳玲稳定了情绪。并肯定她的坚强独立,表示会尽力帮助她解决困难。
2.详细理解情况并作出诉前联调工作方案。工作人员积极联系张士炳及其家人,连续几天均联系无果。但工作人员并未气馁,终于在第五天联系上张士炳。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下,张士炳承认了疏忽子女的事实,并表示从今起会按月给子女生活费。 3.工作人员又邀请夫妻二人一同来到信宜站,为二人做调解工作,但张士炳和杨柳玲都表示感情已破裂,同意离婚。8月份双方交换了离婚协议书,但因二人在孩子的抚养权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二人僵持不下,未能达成协议。服务站工作人员再分别致电双方协商,二人再次来到信宜站,在工作人员的细心劝导下,张士炳大方让步,双方就孩子抚养问题达成协议。
4.张士炳和杨柳玲到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僵持多年、关系冰封的二人从民政局出来后反而有说有笑,张士炳带杨柳玲去兜风,二人又去喝早茶,关系破冰。
5.杨柳玲后来致电信宜服务站,说前夫现在按月准时给子女生活费,也常给孩子们和她打电话,二人成了好友。杨柳玲非常感谢信宜站工作人员的细致工作,除了帮她解决了孩子的生活问题,还帮孩子们争取回父亲的关爱!
三、困惑及反思
1.信宜站工作人员巧妙调解杨柳玲与丈夫之间的感情问题,努力化解夫妻之间的矛盾,并通过多种途径帮助杨柳玲与丈夫就离婚后孩子抚养问题达成共识,最后顺利让僵持多年的夫妻变成好友。
2.听取当事人双方各自的陈述,了解当事人双方的意见,对分歧不大的案件通过说理讲法互谅互让达成一致意见,促进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妥善化解婚姻家庭矛盾。
3.对来访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不仅能及时化解家庭矛盾,也可以教会他们处理一般家庭矛盾的方法。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运用专业理论和手法帮助他人的社会工作,是信访工作强有力的补充力量。(信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