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快讯 最新公告 妇女发展 妇女维权 妇儿规划 家庭教育 组织建设 爱心公益 社会服务 文明家庭 巾帼风采
您现在:首页 > 首页手机版 > 组织建设
东莞市妇联立足“三性”要求织密基层网络激发基层活力
来源:广东女性E家园     日期:2017-04-17 19:09:00     作者:|    打印

  东莞市妇联在省妇联的指导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保持和增强妇联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根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务实举措织密基层网络,积极探索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的方法和路径,截至2016年11月,全面完成了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
  东莞市妇联32个镇街,592个村(社区)妇联及近2.2万各行各业妇女代表联系全市370多万妇女群众。新当选村(社区)妇联主席592名,均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2岁;大专或以上学历504名,占85.1%。专兼职副主席1155名,平均年龄35岁,大专或以上学历908名,占78.6%;执委4089名,职业包括村(社区)妇女干部、女大学生村官、社工、幼儿园园长、女企业家、外企女高管等各行各业,执委平均年龄37岁,大专或以上学历2826名,占69.1%。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规范指导,强化宣传引导,确保会改联顺利铺开
  一是深入调研,统筹推进。2015年7月,我市妇联派出多个调研组,深入各镇街、村(社区)开展专题调研,印发《关于开展村(社区)妇联建设工作的意见》,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指引。各镇街妇联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对村(社区)的具体指导。二是依法依章,严肃纪律。建立覆盖32个镇街妇联的工作联系群,组织改建筹备组工作人员集中学习,熟练掌握选举工作程序。严抓妇女代表选举和执委推荐关键环节,派出督导组全程参加各村(社区)妇女代表大会。三是强化宣传,多方动员。全市各级妇联着力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作用,通过中国妇女报、人民网、广东女性杂志、广东女性E家园、东莞日报、东莞阳光网等媒体积极宣传此项工作意义、进展,刊发信息102篇(条),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组织建设,确保会改联有序推进
  我市通过建立“抓点、扩面、共建”的组织格局,确保会改联有序推进。“抓点”即抓好“试点”,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要求各镇街选取1-2个条件成熟的村(社区)作为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开。2015年11月,我们召开了全市会改联工作现场会,组织32个镇街的妇联负责人现场观摩,有效带动了全市各村(社区)的会改联工作。“扩面”即扩大“覆盖面”,凝聚更多力量,延伸服务手臂。我市是典型的劳动力输入型城市,常住人口是户籍人口的四倍。我们要求以村(社区)常住妇女人口为基础确定妇女代表名额,确定执委比例,向女大学生村官、“两新”组织女性负责人、优秀外来务工妇女等倾斜,改建的村(社区)妇联执委中均有一名外来务工女性。“共建”即联动“市、镇街、村(社区)三层面”,统筹协调,增强工作合力。我们将村(社区)会改联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督导考核内容,推动各镇街妇联成立以书记或副书记为组长的会改联领导小组,制定会改联实施方案,并以党委的名义发文,各村(社区)党工委执行。
  (三)推进“四项工作”,健全长效机制,确保会改联取得实效
  一是做好检查验收工作。重点对会改联流程、组织程序、代表资格、执委履历等进行复核。二是开展培训工作。市妇联对592个村(社区)妇联执委开展了全员轮训,以“发挥执委作用,引领妇女听党话、跟党走”为主题,手把手教她们怎么开展妇联工作,切实提升业务能力。同时,鼓励妇联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自我增值,592个村(社区)妇联主席和副主席中已有93人取得社工证,有48人取得婚师等资格证书。三是开展妇女代表联系制度工作。2016年全面铺开妇女代表常任制度建设,打造“线下、线上,左右呼应,全覆盖”的联系方式,“线下”通过搭建妇女代表工作室,定期走访、召开妇情民意通报会,了解妇女的意见和建议;“线上”要求每个村(社区)执委建一个联系30人以上妇女群众的网上妇联执委工作微信群“莞邑姐妹朋友圈”,及时发布妇联动态,准确掌握妇女群众的需求,全市已建“莞邑姐妹朋友圈”1025个,凝聚姐妹54191人。四是探索区域化建设工作。2016年10月,组织部分镇街妇联主席到包头市吐右旗参观学习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经验。选取塘厦、大朗、横沥镇为试点,启动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工作。半年来,塘厦镇创新妇女代表常任制度,通过“一个妇女代表工作室、一份妇情提案、一个妇女代表微信群”搭建分层联系网络,使该镇81名妇女代表率先成为组织、宣传、服务妇女群众的最直接“代言人”。大朗镇结合19名执委所在界别的行业优势,通过建立执委定期会议制度、分片联系制度、妇联工作轮值制度,推动解决了一批妇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广大妇女感受到“妇联随时在身边”。横沥镇通过建立驻片联系制度、学习交流制度、专职副主席轮值制度、挂职锻炼制度,把17个村(社区)妇联凝聚到镇妇联这个中心,使妇联工作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碎片化”走向“协同化”,形成“一张网”的“区域化妇联”组织格局。
  二、主要成效
  (一)代表更广泛,队伍更优化
  通过改建,全市妇联组织网络被织密织牢,592个村(社区)妇联班子,年龄呈年轻化,文化程度较高;专兼职副主席和执委均是来自各行各业,有教师、医生、律师、社工、文体队、创业女能人、党员代表等。新增非莞籍执委,让更多在莞非户籍的优秀女性可以参与妇女工作,服务辖区妇女,使来莞务工人员更具归属感。通过改建,妇女代表、兼职副主席、执委的资源被有效转化为妇联组织的工作资源,其作用被充分盘活发挥。她们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利用各自的工作平台和专业优势,积极发挥链接资源的能力,切实走进妇女群众中去,有效代表各阶层、各领域妇女,积极为基层妇联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支持。
  (二)机制更健全,管理更规范
  通过改建,592个村(社区)妇联在市妇联的指导下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召开执委会,共商村(社区)妇女发展事务,报请同级党组织同意,再执行实施。各镇街妇联在市妇联的指导下,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通过定期开展集中学习、能力拓展、座谈讨论等最大限度地凝聚执委,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将切实可行、利民、惠民的项目真正落到实处。
  (三)服务更精准,群众普受益
  为了使村(社区)妇联真正建起来、活起来,为更多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精准服务,达到会改联的目的,市妇联从2015年8月开始,开展了四期“妇女之家”“金点子”系列项目评选活动。有针对提升基层妇联项目化运作服务能力的项目,有支持“妇女之家”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巾帼助力”项目,有增强辖区家庭消防安全意识的“学消防、促平安”家庭消防项目,也有帮助辖区妇女创业致富精准脱贫项目。592个村(社区)妇联不再是“孤军奋战”,充分发挥新当选执委作用,链接社会组织力量“共同作战”,整合资源优势踊跃参加项目评选活动。截至今年3月,四期“金点子”项目已圆满完成了既定的绩效目标,累计服务15.3万人次,培养了一批热心妇女儿童和家庭工作的妇女骨干,链接了一批致力于服务妇女儿童家庭的社会组织,打造了一批“妇女之家”服务品牌,也使我市妇女工作向着服务实事化、常态化、专业化、品牌化的要求迈进。今年4月,我们还将启动2017年东莞市“妇女之家”“传递・力量、传递・温暖、传递・和美、传递・平安”四大“金点子”项目。(东莞市妇联)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