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快讯 最新公告 妇女发展 妇女维权 妇儿规划 家庭教育 组织建设 爱心公益 社会服务 文明家庭 巾帼风采
您现在:首页 > 首页手机版 > 文明家庭
林国杰家庭
来源:广东女性E家园     日期:2015-09-14 11:12:00     作者:|    打印

  

  林国杰,广州市正骨医院医生,正骨名医世家第四代传人,他与父亲、爷爷先后供职于广州的同一家医院,祖孙几代的高超医术和济世情怀成就了一段佳话。时光荏苒,医术在向前发展,不变的是传承在这个家庭的妙手仁心和善美家风。近日,林国杰一家被广东省妇联评为“2015年广东最美家庭”。   
  做医生要有怜悯之心
  林氏家族的家学渊源可以追溯到林国杰的曾祖父林荫堂。林荫堂是广东有名的拳师和骨伤科医生,为人忠厚、武德纯良、乐于助人,在武林中享有崇高威信。惠州拳师林耀桂曾到广州设馆,因地盘等问题被其他帮馆所不容,常有人上门闹事。有一次,林耀桂实在忍无可忍,给了上门挑衅的人一点儿颜色。有人受伤,眼看一场冲突在所难免,林荫堂得知后,热心奔走调解,几经说和,终于使双方握手言和,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
  抗日战争爆发前,林耀桂与黄飞鸿发生争执,双方宣称要在香港公开比武,一决雌雄。香港报界随即报道了此事,消息轰动省港。林荫堂在广州闻讯,立即赴港极力调解,使双方消除嫌隙,达成和解。
  与武德相得益彰的,是林荫堂的医德。在那个年代,拳师一般都会跌打正骨的手艺,林荫堂更是精于此道。他行医数十年,救治病人无数,还常常对贫苦病人赠医施药。林荫堂把仁心仁德传承给了大儿子林仲文,也就是林国杰的祖父。
  林国杰记得在自己7岁那年,祖父林仲文在给一个病人接好骨后,嘱咐林国杰的母亲马淑仪在客厅支张床让病人住下。林国杰不解,就问祖父为什么留陌生人在家里住。祖父回答说,病人需要长时间的护理、诊疗,而他家远在顺德,又住不起病房和旅馆,只能把他留在家里。“做医生要有怜悯之心。”祖父说。那天,林国杰见父亲下班后和祖父一起讨论病人的病情,父子俩又给病人做了一次治疗。祖父和父亲合力认真为病人诊治的场景,深深地烙刻在林国杰的脑海里。这个病人在林家一住就是半个多月,与林家人同吃同住,直到康复才回家。
  那时候,林家祖孙三代住在医院宿舍,那是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祖父把病人留下来住在家里的情况经常发生。林国杰后来才知道,对这些远道而来的病人,祖父一般是不收诊金的。
  林仲文是广州市正骨医院的创始人之一,他把自己研发的对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方剂――骨九方贡献出来,至今正骨医院仍在使用。林国杰出生前,祖父已经退休,但慕名上门求医的病人仍络绎不绝,祖父都尽心接诊。父亲林汉华退休前任正骨医院门诊部主任,从孩提时代起,小小的林国杰就经常跟着父亲穿行在医院里,他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就像熟悉自己的家。正是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林国杰从小就确立了悬壶济世的理想。今年刚满30岁的他,对自己供职的广州市正骨医院有着深厚的感情。   
  病人才是最好的老师
  祖父并没有要求子孙都继承他的衣钵,却勉励他们一定要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林仲文有10个子女,其中有3个做了医生,林国杰的父亲――排行第七的林汉华是其中之一。
  在林国杰眼里,父亲林汉华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他会提出自己的意见,但绝不干涉独生子的选择,也不做过多评价。唯有一次,那是在面临高考时,立志做医生的林国杰在志愿书上填的都是医学院校,他征询父亲的意见,父亲很赞成:“若做金融,赚几年钱,经济不行了,可能就不行了。但如有一技之长在手,不管发生什么情况,肯定不会没饭吃。”一个不能称之为意见的意见,朴实的话语里是满满的支持和鼓励。
  在林家,“病人才是医生最好的老师”是祖孙三代从医的宝典。林仲文常说,书本知识是基础,必须踏踏实实学好,但病人不会原原本本照书本生病,所以诊疗过程千变万化。对医生这个行当来说,经验非常重要,千万不能有浮躁之心,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
  林国杰参加工作后,父亲对他的指导更多了。两年前的一天,林国杰接诊了一个手臂粉碎性骨折的小女孩。因为伤情严重,林国杰建议做手术进行复位。但小女孩的家长不同意,一是大家认为骨折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没必要开刀,二是手术必然会留下疤痕,这对女孩子也不好。出于尊重病人家属的意愿,林国杰只能给小女孩进行保守治疗。他和几位年轻同事一起,帮小女孩进行复位,但连着做了两次,效果都不理想。小女孩哭得厉害,医生们也满头大汗。这时林汉华刚好走过来,林国杰马上把情况向父亲做了汇报:“已经做了两次复位,手已经很肿了,不好再做。实在不行,只能让患者住院(做手术)。”林汉华看了一眼哭闹不止的小女孩和满脸焦急的家长,沉默片刻,说:“用另外一个办法尝试一下,手法要柔和一点儿,牵引的时间要久一点儿。”说着,他捋起袖子,开始给儿子示范。说来奇怪,在林汉华做复位的半小时里,原先大哭大闹的小女孩竟没有再哭。做完后,片子出来,小女孩的骨头复位得很完美,后来复诊也没发现留下后遗症。这让林国杰敬佩不已,再一次认识到“病人才是医生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他告诫自己,对一个刚入门的年轻医生来说,若想像父亲一样拥有高超的医术,需要积累无数经验,更需要扎扎实实去实践。
  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使林家拥有众多忠实“粉丝”。一天,林国杰接诊了一位80多岁的阿伯。翻开老旧发黄的病历,林国杰竟看到了爷爷和父亲开的处方。原来阿伯年轻时因骨折找祖父林仲文治疗过。谈起已故的林仲文老先生,阿伯仍是一脸敬佩:“老人家有一把漂亮的大胡子,很和善,人很好。”后来,阿伯因为老年骨病,又找过林国杰的父亲林汉华。一家三代先后为同一个病人看病,这是缘分,也是患者对林家世代医德医术的认可。看到这份病历,林国杰如获至宝,想要来留做纪念,阿伯却舍不得:“上边有林家几代人开的方子,我要好好珍藏。”   
  和善行医引来儿媳妇
  林国杰于去年年底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妻子何思韵是与他同一期进入医院工作的同事,做会计工作。其实两家有很深的渊源。何思韵的母亲和林国杰的父亲林汉华从小就认识,何母对林仲文老先生更是印象深刻,她是看着林国杰长大的。林国杰笑说:“我是先认识岳母,再认识老婆的。”
  何思韵对公公的印象和林国杰对父亲的印象截然不同:“他是个很幽默的人,对病人特别好,所以当时我们都喜欢找他看病。”原来,林汉华对病人很和善耐心,医院里的职工或亲戚朋友,谁要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会找他讨剂方子,保准药到病除。何思韵小时候就经常找他看病,谁也没想到她后来竟成了林家的儿媳妇,这也算是一段佳话。
  结婚后,小两口有了自己的小家,但无论多忙,林国杰每个星期都会抽出时间陪父母吃饭,也一定会陪妻子去看看岳母。他说:“父母都很不容易,我们做子女的应该多陪陪他们,不能懈怠。”
  何思韵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到林国杰家吃饭的情景。林妈妈很热情,招呼何思韵坐下后就在厨房忙开了。那边,林爸爸已经和儿子聊上了,什么病情、用什么手法、如何把握力度……直到上了饭桌,父子俩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父子之间交流时更像是朋友,虽然儿子更多时间是在请教和聆听,做父亲的却没有盛气凌人之势,而是耐心为儿子解惑。林妈妈安静地吃着,时而微笑着看一眼正在讨论的父子俩,时而小声地招待何思韵。何思韵一下子被这个家庭的氛围感染了,她觉得自己没有选错人。那时候她就想像林妈妈一样,做一个安静的听众,默默地支持自己的爱人。
  “或许他们工作太累了,在家里就表现得不太爱说话,除了探讨医术。”何思韵如此解释公公对待病人和家人的“两面性”,以及他为什么能给病人留下和善幽默的印象,在儿子那里却又“不善言辞”。或许,这正体现了林汉华的敬业。
  同为医生的林国杰对此有更深刻的体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对病人的态度,也就是你第一眼给对方的感觉。我们说看病如看相,患者如果信得过你,其实病已好了一半了。医生就是安慰剂,就是一道良药。病人如果觉得医生不负责任,不管你做什么治疗,他都会有抵抗情绪。如果你每天过来关心一下,他能感受到这种关怀,自我感觉就会好很多。特别是老人家,在这方面非常明显。病治好了,跟医生做了朋友,这样的患者很多。”这或许就是林国杰对父亲“幽默”形象的另一种解读。林汉华正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儿子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作为医生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准则。

  撰 文:家庭期刊集团记者  马伟强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