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反家庭暴力法》今年3月正式实施以来,广州市妇联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反家暴法的贯彻执行。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开展专题讲座、培训160多场,户外咨询、情景剧表演等大型活动150多场,印制各种宣传品120多种,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5份,省公安厅下发告诫书指引之后,发出告诫书1份。全市家庭暴力信访情况为377人次,庇护站庇护6人。
二、具体措施
首先,提前部署,做好预算,争取财政支持。去年,媒体报道全国《反家庭暴力法》送审人大后,市妇联就敏感地意识到今年可能会出台反家暴法,因此,市妇联提早谋划,首先做好今年反家暴工作的经费预算约70万元,为今年顺利开展工作做好了准备。
其次,做好政策层面的统筹安排。新任市妇联领导刘梅主席非常重视《反家庭暴力法》贯彻落实,亲自带领权益部的同志前往市人大法制工委就反家暴立法进行协商沟通。同时,积极与市司法局、市普法办联系,将《反家庭暴力法》纳入了全市“七五”普法规划和我市2016年全市干部群众学法重点,配合市司法局编写了2016年干部普法读本,包括法规介绍、知识点解读、普法试题等等。此外,借助全市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东风,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将反家暴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范畴,真正将反家暴落实、落细、落小。
第三,做好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市妇联不放弃不抛弃传统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联合司法机构、主流媒体联合开展“万事兴”反家暴工程,准确把握审判实际或维权实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以案说法”典型案例剖析,通过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的分析点评,提升妇女自我维权的能力。投入约10万元,印制和发放了毛巾、纸巾、折页、宣传海报等宣传品,开展了送法下基层进机关活动,组织情景剧表演、现场咨询,举办培训会、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在传统的基础上,市妇联积极创新方式,利用新媒体覆盖面广、快捷方便、感官享受好的优势,做好年轻人的教育和指引。专门邀请专家编写反家暴法的解读和题目,联合腾讯网制作微信版“反家庭暴力知识”专题,在广州妇联官方微信开展有奖知识竞赛活动,并通过广州妇联网、广州家庭网、腾讯大粤网等互联网平台进行推送,掀起全市家庭争相学习《反家庭暴力法》的高潮,活动开展20天,就有34828人参与了活动,打破了传统做法在时、地、空的限制。为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使用,委托市妇联法律顾问开发了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法规电子书并下发到基层妇联,极大地方便基层妇干开展工作。
第四,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杠杆,撬动社会智库开展反家暴理论实践探索。密切与社会组织合作,积极借助外脑,谋篇布局,以政府购买的方式,引入社会组织服务,实现专业社会工作和传统妇女维权工作相结合系统性地解决家庭暴力问题。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州市妇联设计开发了妇干培训项目和反家暴实体服务项目,从研发业务指南、提升维权干部能力、开展个案深度服务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反家暴研究和探索,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妇女报、人民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全国妇联目前也在向市妇联约稿。
研发反家暴业务指南。一是在全市范围内收集反家暴案例,从中筛选出20个典型案例,编辑出版《家和万事兴――反家庭暴力案例集》,全方位解读家暴原委。每一篇的后面除了有律师分析、法律解读等知识点外,还有个案的介入技巧和处理方式,帮助维权干部明晰家暴机理,了解每个个案完整的处理方法。比如 “如何协助夫妻修复破裂的关系”、“如何进行离异前的辅导”、“如何对施虐者进行辅导”等。二是编写了《反家庭暴力工作指引》,指引根据基层妇女儿童工作者日常的工作内容进行编写,覆盖了接听热线---个案辅导---提供庇护全过程,提供了维权干部在介入策略、跟进步骤、家事调解等方面的全方位的操作守则,有利于反家庭暴力工作在基层真正落地。
开展“421” 反家暴项目轮训。广州市妇联与专业社工机构合作开展反家暴培力计划,对全市妇联维权干部开展了“421” 项目轮训。主要有依托已开发的研究成果,开展了4场反家庭暴力普及型培训、出版2册反家庭暴力的专业书籍,举办了反家庭暴力高级研修班。邀请香港资深专家进行系统授课,将“基础知识讲授、现场模拟技巧练习、具体工作案例研讨、参与式团体督导”等有机结合,涵盖了危机评估、初次面谈技巧、制定安全方法、辅导受家暴影响的儿童、跟进施暴者的工作等多个领域、多项内容,确保参加者能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高级研修班结束后,迅速组建“反家暴专业行动组”,开展线上线下多元互动,线上组建QQ群、微信群,进行资料信息共享、工作问题探讨、收获感受分享,线下则不定期组织沙龙、座谈等活动,开展案例讨论、经验交流,对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疑难杂症进行集体研究,共同出谋划策,彼此不断互相支持,形成一支处置家暴案件的专业力量,切实带动妇联维权业务能力的提升。
打造反家暴实体服务项目。申请财政资金30万元,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开展“爱我家”反家暴深度服务,由“心明爱”社工机构承接日常服务工作,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使妇女维权更加专业化、人性化、多元化。项目扎根在社区,辐射到全市,从个案跟踪、家庭辅导、互助成长等方面开展服务,为家暴受害者提供有效帮助。部分案子得到较好解决,案主通过服务有效地缓解了因家暴面临的困境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支援网络,家庭功能得到改善、亲密关系得到提升。项目还通过服务工作经验,探索出一套联动社区层面的反家暴介入模式,形成社区反家暴联动机制,制定了工作制度,建立了联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组织架构和分工,机制对及时介入处理家庭暴力遏制事件恶化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有些家综受理的个案都转介到市妇联的项目来跟进处理。
三、社会效果
一是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家暴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民政、公安、法院、司法等部门都积极开展有关反家暴法的宣传和实施,人身保护令、告诫书等都发挥了作用,反家暴的联合执法有了很大改观。但是仍有部分基层派出所存在推诿现象,比如民警让报警人打政府热线找妇联处理家暴,有的派出所虽然出警但最终还是要求当事人到妇联去解决。
二是社会认知度有了较大提高。通过对反家暴法的广泛宣传,市民的反家暴意识逐步增强,主要体现在受害者的邻居、朋友在发现家暴时能通过热线电话、微博留言、网站信箱等方式进行举报和寻求帮助,使市妇联能第一时间发现和制止家暴案件的进一步升级和恶化。
三是反家暴培训得到社会赞誉。家暴案件的处理除了硬性的司法保护和法律惩治外,还需要软性的心理帮助,但是目前市妇联比较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市妇联开发的《反家暴工作指引》和《反家暴案例分析集》,以及举办的反家暴专题培训都得到了广泛欢迎。很多从事家事纠纷和家庭暴力的妇工和社工求知若渴,表达了非常希望得到这种专业指导的愿望和渴望。
四是反家暴实体项目初显效果。项目对家暴案件从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心理辅导、法律援助、家庭辅导、家事联调会、联动机制6种手段介入。共开启深度服务个案27个,结案14个,其中女性24人,男性3人,受暴者26人,施暴者1人,家暴类型属于身体虐待25人,精神虐待19人(个案可包括多于一种家暴类型)。组建了爱我家的义工团队,联动香港过来人的资源,开展成长工作坊,“玫瑰女性”互助工作坊。探索出一套联动社区层面的反家暴介入模式,形成社区反家暴联动机制,共启动6次社区联动服务,通过多部门合作帮助当事人走出困境,防止家庭暴力再次发生。(广州市妇联)
新闻头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