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关注微博

小程序

关注小程序

当前: 首页 > 妇女发展 > 乡村振兴

惠州龙城街道城西村:牛栏变茶咖!看她如何爆改老家

来源:惠州市妇联、龙门县龙城街道妇联 时间:2025-04-11

  当春日的阳光洒在夯土墙面的稻草纹理上,三三两两的游客正举着咖啡、奶茶,在缀满各种植物的花园里拍照“打卡”。谁曾想到,这间如此精致的“半盏时光”茶啡馆,两年前还是个破旧的牛栏?

微信图片_20250411165145.png

  “当时我站在杂草丛生的院子里,满脑子都是童年记忆。”龙城街道城西村妇联执委罗丹抚摸着用旧瓦片砌成的吧台笑道。2022年的春天,罗丹开始升级改造自家庭院,废墟里“种”出茶啡馆的魔法就此开启,为“美丽庭院+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样板。

  在改造的过程中,罗丹主动联系龙城街道办事处、城西村村民委员会进行沟通请教,在城西工匠协会的帮助下,她带领工人把废弃农具挂上墙当装饰,用拆老屋的青瓦片铺就星空小径,连喂牛的石槽都改造成了流水景观。最巧妙的是用篱笆竹编、彩绘龙门农民画等工艺,融合乡村风情和新时代庭院元素,对村庄庭院及民房外立面进行了美化升级,成了每个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点。
微信图片_20250411165149.png微信图片_20250411165154.png

  “丹姐你快看!”村民举着手机兴奋地冲进院子,只见屏幕上“龙门最美村咖”的抖音话题播放量正蹭蹭上涨。原来,县妇联早就盯上了“半盏时光”茶啡馆改造的这个活教材,不仅送来政策指导手册,还组织各村执委组团来“抄作业”。

  “咱们农村人最不缺的就是创意!”在掺了稻草夯土的围墙边上,罗丹为前来取经的村民鼓劲。她表示,牛栏曾是乡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们是农耕社会的见证。在乡村建设和发展中,如何处理这些建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此,罗丹一改传统农家乐式的做法,将文艺、小清新、“小资”融入乡村,形成特有的“乡土文艺范”,非常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情趣,质朴却不失个性。
  看着村民们围着夯土墙讨论施工细节,罗丹趁机安利,“用自家旧材料改造,成本能省六成!”

美丽庭院不仅是乡村风貌的“颜值担当”,更是撬动美丽经济的有力杠杆。如今,这里早已不仅只有“半盏时光”茶啡馆,罗丹还巧乘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东风,充分发挥自身敏锐的商业嗅觉,深入市场了解需求,结合家乡特色,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更新升级院落造景。以城西百果里农业综合体项目为依托,以茶啡馆为辐射创办了寻味馆餐馆、庭院民宿、儿童友好科普园、百果采摘园、百果里书屋等农文旅多业态融合,将庭院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庭院“小经济”推动乡村“大发展”。

  庭院经济的发展也让部分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愿景,帮助村民逐步踏上增收致富之路。竹影婆娑下,民宿订单络绎不绝,儿童科普园里传来阵阵欢笑,果园里采摘水果的游客正提着篮子往书屋歇脚......最让罗丹自豪的是带动了村里多户人家开起农家乐,“连隔壁王婶都卖起了土特产。”

微信图片_20250411165158.png

  “接下来要办乡村文创市集,让每家院子都成为风景线。”罗丹品着茶,望向远处正在改造的民房,心中充满期望。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妇联执委的责任与担当,让庭院实现了从“旧院落”到“新庭院”的美丽蝶变,把浓浓的“故乡情怀”寄托在家乡具体的人、事、景、物上,以巾帼之力,让美丽经济在龙门乡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来看看罗丹分享的新计划:把闲置猪圈改成陶艺工坊、开发龙门农民画体验课,还要在屋顶造星空帐篷——毕竟,乡村振兴这场大戏,在她的“庭院”才刚拉开序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