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金融活水“贷”来肉桂飘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云浮市涌现出许多返乡创业的“巾帼新农人”,她们奋勇向前带动家乡致富,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而创业路上难免会遇到资金周转难题,云浮市妇联作为联系服务妇女的桥梁和纽带,一直致力帮助广大创业妇女解决难心事、烦心事、忧心事。
2023年以来,云浮市妇联通过实施第五期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帮助当地妇女解决在创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已为304名妇女发放项目贷款2218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6835名妇女创业就业。
云浮罗定市榃滨镇是一座泡在香气里的小镇,它以“桂”闻名,又因“桂”而兴,肉桂种植总面积达14.25万亩,是“中国肉桂之乡”罗定市的核心产区。走进榃滨,馥郁香气让人流连忘返,更是无数游子魂牵梦萦的“家乡味道”。崔彩婵就是因不舍“桂香”“桂味”返回家乡,摇身一变成为从事肉桂产业最年轻的一批“巾帼新农人”,借助当地妇联引来的金融活水,将企业做大做强,并带动辖区妇女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毅然决然返乡 “巾帼贷”托起“创业梦”
2020年,原本已在大城市扎根的崔彩婵,在接到父亲的一个来电后,决定“接棒”父亲的桂皮厂,扛起守护桂农“大家庭”的担当。
崔彩婵父亲创办的桂皮厂一直收购附近桂农送来的桂皮并打包销售,长年累月的劳作让日益年迈的父亲身体出现不适。考虑到父亲始终放不下祖祖辈辈都在坚持的产业,为了让父亲安心休养身体,崔彩婵开始接手自家桂皮厂的大小事务。
奔走在肉桂林和批发市场的无数个日夜里,她逐渐融入了角色。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崔彩婵的信心也越来越足,她决心将传统的肉桂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回乡创业初期,崔彩婵面临工厂转型升级、资金不足等问题,生意经营陷入了瓶颈。这时,云浮市、罗定市、榃滨镇三级妇联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崔彩婵企业的销售情况及发展诉求后,成功帮助她申请了30万元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用于购置生产机器、升级厂房等,顺利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同时,凭借自身打拼十年的销售经验和灵敏的市场触觉,崔彩婵开始融入进仓、分类等一系列现代化管理经验,推动自家产业发展逐渐踏上正轨。
解决后顾之忧“家门口”就业铺就“致富路”
如今的桂皮厂不再是父亲照顾他们兄弟姐妹这个小家庭的“担子”所在,更多的是守护附近桂农许多个大家庭的担当。为广泛凝聚创业就业路上的巾帼力量,崔彩婵优先聘用周边妇女在工厂就业,带动辖区妇女群众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增收致富。
崔彩婵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互惠互利的经营模式,吸纳附近47名留守妇女就近就业,让留守妇女既能兼顾田间劳作、车间务工,又能解决照料老人孩子的后顾之忧。另外,崔彩婵还通过为桂农“三提供(种苗、资金、技术)一统购(统一采购)”服务,扶持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肉桂种植、生产,在每年肉桂采收期内,农户种植收入普遍都超过3万元。
教育也是“姐妹们”的心头大事。在农村家庭,妇女经常承担起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责任,但桂皮厂所在的梅竹村远离圩镇,很多村民只能依靠开摩托车将孩子们送到广西筋竹就读幼儿园。为让厂里的女工们安心工作,2021年,崔彩婵将家中自建房屋整修,添置教学设施设备,并招聘具有幼儿教育资质和从业经验的教师,正式开办了梅竹村第一所幼儿园——榃滨镇亿恒幼儿园,让家乡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学前教育,满足了乡亲们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
2023年,崔彩婵获评“云浮市尊师重教先进个人”。同年,崔彩婵担任榃滨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并与父亲向榃滨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15万元,助力榃滨镇教育事业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小肉桂”变身“大产业”
崔彩婵了解到肉桂作为罗定最知名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也是榃滨镇最鲜明的标志、最闪亮的名片。因此,她认为,要主动融入“百千万工程”大潮,充分利用罗定肉桂资源禀赋,加强产品研发,推进肉桂精深加工,形成地方特色优势,才能使公司焕发新生,使家乡肉桂走向全国。今年以来,崔彩婵加强公司与广东药科大学的合作,以肉桂为原材料进行深加工研究,进一步提高肉桂产品附加值。9月,公司与广东药科大学等单位和企业合作的肉桂米粉项目产品正式投放市场。公司还借助榃滨镇开展肉桂系列产品万里巡游活动的契机,一路北上,在全国范围宣传推介肉桂袋泡茶、肉桂油等特色产品。同时,新研发的肉桂沐浴露、洗头水等健康洗护产品也走出了实验室,开始面向大众。
“发展肉桂产业不仅能带动乡村振兴,也是坚持绿色理念的生动实践。”谈及肉桂的发展,崔彩婵信心满满,她建议建立产业联盟,为企业友好通联搭建平台,支持乡贤特别是女性乡贤回乡建业、创业、立业。
如今,在这个“百千万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生机盎然的黄金时期,抽枝发芽的不只有肉桂,还有榃滨镇的新愿景、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