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环两江”,添彩农文旅,佛山巾帼创意玩转“庭院经济”新花样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激活“美丽庭院”的经济潜能、释放女性在城乡发展中的独特力量,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的重要一环。为此,佛山市妇联立足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启动“美丽庭院焕新”行动,引导先行区妇联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基层妇联主动靠前服务,以培育巾帼主理人、组建巾帼主理人联盟等举措凝聚女性智慧与力量,既让美丽庭院成为承载“庭院经济”的优质载体,更让巾帼主理人成为激活乡村经济的生力军,为环两江先行区发展注入别样活力。
从废弃仓库蜕变为绿植工坊,从茶寮升级为茶香会客厅,从旧小卖部转型为“村咖”……佛山环两江先行区的巾帼主理人们,正以“美丽庭院+新业态”的创新模式,让一方庭院成为乡村经济的新增长点,开辟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绿植循环+创业孵化:旧仓库里的经济链
丹灶镇90后乡创巾帼主理人黄美华,在妇联等部门支持下,将旧仓库改造为集花园设计、绿植盆栽、咖啡茶饮、活动沙龙于一体的“青木花境”,专注传播植物美学与生活美学。她构建起绿植循环经济链,发起“废弃绿植回收”行动,联合村(居)妇联等共建绿植再生基地,把回收绿植经技术处理转化为特色盆栽、创意园艺产品,带动妇女村民参与培育增收。同时,她将传统家庭园艺课升级为“技能+创业”培训,培育“庭院经济”主理人梯队,催生民宿、花艺工作室、庭院设计等多元业态。
童年回忆+文旅融合:“小卖部”变身“村咖”
西樵镇儒溪村90后巾帼主理人岑佩华,在当地妇联鼓励下,和弟弟伟锡一起,将儿时放学必经的小卖部通过旧物活化与庭院美化,改造成独具特色的拱桥咖啡茶啡馆。姐弟俩特意布置了黑胶唱片房,陈列私藏唱片,让客人沉浸式感受音乐魅力。她们通过自媒体记录改造过程,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打卡,在广东大地艺术节助力下,这家“村咖”火爆出圈,成为文旅融合的巾帼典范。
茶文化+社区共治:茶寮里的会客厅
九江镇上野涧巾帼主理人黄碧珊秉持“茶韵融景 共治共享”理念,打造沉浸式茶文化空间——茶寮与绿植景观相映成趣,还设有本草茶田体验区,让顾客在品茗中感受生态之美。她创新“庭院+茶饮+非遗”模式,利用庭院举办茶艺沙龙、非遗手作体验等活动,吸引不少女性参与。此外,她发动茶友认养庭院绿植,将庭院打造成凝聚人气的“茶香会客厅”,既实现了经济收益,又带来了良好社会效益,尽显巾帼在社区治理中的独特价值。
生态景观+餐饮升级:山脚下的美学盛宴
龙江镇“越榕庄”依犀牛山而建,内有小鱼塘,巾帼主理人陈慧鸣依托丰富的绿植鲜花与石头景观,以花景、园景为亮点,打造“花园里的私房菜”,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让顾客在自然美景中享受美食,庄园在庭院设雅致用餐区,全方位提升体验感。她还通过新媒体生动展示“庭院与特色菜品”,吸引众多“美食博主”前来,为餐饮经济赋予新内涵。
江景资源+慢生活体验:陆家小院的烟火气
西南街道陆家小院巾帼主理人陆群崧,凭借毗邻北江大堤的地理优势,将原本的糖水小店逐步打造成“江景餐厅”。在小院阳台,食客可将三水醉美江景尽收眼底,“吹着江风吃农家菜”的沉浸式体验,吸引了周边村民与外地游客,成为环两江区域“美丽庭院+经济”的鲜活巾帼样本。
湘粤菜品+咖啡美学:老村屋的新味道
青砖灰瓦的老村屋,曾是村民的住宅,在设计师巧思与主理人运营下,保留原有骨架,融入现代钢构,变身“八贤馆”。这里既有湘粤融合菜品的鲜香,又有咖啡书吧的雅致,让现代餐饮与白坭传统美食对话,既承载乡愁记忆,又彰显城市精致。馆内划分的咖啡书吧、简餐区、湘粤融合菜馆和乡村文化互动区,处处体现着巾帼主理人用现代方式诠释传统文化的创新智慧。
从“废弃空间”到“网红打卡点”,从“单一景观”到“多元业态”,佛山“美丽庭院”的巾帼主理人们,正以旧物活化、场景创新等方式,让一个个庭院成为点亮乡村经济的星光。
近期,佛山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入选省第二批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迎来发展新契机。接下来,佛山市妇联将持续指导基层妇联深耕“庭院经济”,加大巾帼主理人培育力度,通过技能培训、资源对接、平台搭建等,提升她们的创业与经营能力,让更多女性在环两江先行区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展现风采,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