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关注微博

小程序

关注小程序

当前: 首页 > 妇儿规划 > 国策宣传

全省首个!东莞打造“15分钟社区托育圈”

来源:东莞市妇联 时间:2024-08-16

  一边是普惠托育“一位难求”,一边是社会托育“送不起”,如何破解难题?东莞率先出招!

图片

  日前,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东莞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东莞市社区托育点建设和管理工作指引(试行)》,以加快东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高质量发展,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工作指引明确:支持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以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样化运营模式,建设与人口和需求相匹配的嵌入式、分布式、小型化社区托育服务点,满足群众就近就便享有优质普惠托育服务的需求。

  由此,东莞成为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中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制定发布社区托育点建设和管理工作指引的城市,展现了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市妇儿工委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力打造家门口的“15分钟社区托育圈”的决心和担当。

图片

  其中,在“社区托育点设计建设指引”中强调:

  ■社区托育服务点应结合服务社区的人口结构、婴幼儿数量、服务需求等,合理确定建设地址、服务功能和规模。社区托育点可结合其他社区服务,以嵌入式、分布式、小型化等形式建设。

  ■社区托育服务点应符合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做到功能完善、舒适温馨、绿色环保、智慧互联,营造适合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空间环境。

  ■社区托育服务点布局时应统筹考虑日照、采光、通风、视觉、卫生等要求,为婴幼儿提供安全健康的设施环境。

  ■社区托育服务点每托位建筑面积≥3平方米;提供婴幼儿托育服务功能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不设置建筑面积上限。

  ■社区托育服务点的室内建筑空间,应包含若干生活单元以及多功能活动室、服务管理用房、供应用房和交通空间。鼓励提供婴幼儿托育室外场地。暂不具备独立室外场地条件的,可统筹利用社区(小区)公共场地空间。

  ■社区托育服务点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建筑技术规范要求。对于既有托幼建筑再次改造装修(不改变使用功能),当条件不具备、执行现行规范确有困难时,应不低于原建造时的标准。

  ■社区托育点招收婴幼儿人数一般不超过60人。

图片

  在“社区托育点运营管理指引”中,涉及备案管理、收托管理、保育管理、健康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监督管理,强调:

  ■社区托育点可以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样化模式运营,可与“向日葵亲子小屋”共建。支持全市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参与社区托育点建设运营。

  ■社区托育点应参照托育机构,按照《东莞市托育机构备案办事指南(修订)》的有关要求注册登记和申请备案。

  ■社区托育点需开设对公资金监管账户,收费一次性不得超过3个月或60小时的费用。

  ■社区托育点应当建立收托婴幼儿信息管理制度,及时采集、更新,及时录入“广东省智慧托育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向属地镇街(园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送。

  ■社区托育点应当坚持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发现婴幼儿身体、精神、行为异常时,应当及时通知婴幼儿监护人。

  ■社区托育点应当建立照护服务、安全保卫等监控体系。装置监控报警系统(一键报警设置)确保24小时设防,婴幼儿生活和活动区域应当全覆盖。监控录像资料保存期不少于90日。

  ■社区托育点应当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的服务满意度调查,接受群众监督。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6月,东莞市横沥镇村尾村稚美托育园正式营业,成为全市第一个社区托育试点,为当地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离家近、价格低、安全可靠的托育服务。

  “经过一年试点,群众满意,成效显著,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亲子小屋项目经验。制定这份工作指引就是希望加以借鉴,以公益、普惠、便捷为原则,持续推进普惠性托育服务工作,让更多家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