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妇儿工委“四个强化”构建深圳母婴室社会共建模式
深圳市妇儿工委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通过明责、赋权、提质、增能,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同监督”的深圳母婴室社会共建模式,助力提升二孩政策下的城市治理水平和民生服务质量。截至7月底,深圳全市已建成母婴室845间并100%实现在线导航,远超800间目标任务,预计至年底将达1000间。深圳市母婴室项目、深圳市母婴室地图系统项目先后获第十六届、第十七届深圳关爱行动“百佳市民满意项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破解职能边界不清的问题。市妇儿工委牵头成立母婴室建设专项工作组,与市卫健委联合印发《深圳市加快母婴室建设工作方案(2017-2020年)》,明确18家单位的目标任务。率先在全国将“公共场所母婴室配备率”纳入“妇女发展规划”指标体系。推动将“母婴室建设工作”纳入深圳文明城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市政府民生实事等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中。二是强化调研论证,破解专业力量不足问题。整合专业力量建立母婴室专家库,定期把脉、优化提升。面向公众招募和选拔母婴室社会监督员,下沉基层、寻根溯源。通过社会评价找问题、借助专家评价选优秀,促进全市母婴室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三是强化规范标准,破解建设运营协同难的问题。2018年,编制印发《深圳市母婴室建设标准指引(试行)》,对母婴室的选址、设计、装修、管理维护等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母婴室质量。市住房建设局出台《深圳市公共场所母婴室设计规范》。2019年,联合市卫健委印发《深圳市母婴室评价体系(试行)》,以更详细的评价原则和评价工具助力母婴室管理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持续 4年开展母婴室示范点建设工作,以评促建,累计建成示范点60余间。四是强化服务功能,破解与服务对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全市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全面掌握服务需求,形成《深圳市公共场所母婴室状况调研报告》,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开发上线母婴室地图系统,为市民搜索、导航、查看、评价母婴室提供便利。市民可通过“深圳女声”、“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以及各区妇联微信公众号等进入“地图”菜单栏,也可在百度地图一键导航,广受市民欢迎。(深圳市妇儿工委办、深圳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