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加大出生缺陷干预 提升出生人口素质
近年来,中山市的优生保健事业不断发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在政策、经费、资源上给予大力支持,根据出生缺陷一、二、三级干预的科学规律,全面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妇儿工委牵头、部门协同、宣传倡导、普遍筛查、重点干预、项目运作的工作模式,建立健全集政策干预、社会干预、技术干预为一体的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体系,把好出生缺陷干预的三个关口,防止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努力提高全市出生人口的素质。
做好一级干预,筑起第一道防线。加强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筛查,开展孕前健康教育和宣传教育,以婚前体检和孕前优生健康筛查为抓手,提高新婚夫妇及群众的出生缺陷干预知识的知晓率和主动参与率,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自2006年起,中山市启动实施了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市财政每年投入资金450万元用于出生缺陷的一级干预,其中,300多万元用于免费婚前医学检查,150万元用于孕前优生健康筛查,努力把好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大力推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群众自觉参与免费婚检的意识逐步提高,至今年8月底,全市累计婚检率达62.98%,比2005年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前的4.04%有大幅度提高,其中,全市19个镇婚检率达80%,11个镇区达100%.从今年6月起,中山市对石岐区、东区、沙溪镇约2700对本地户籍和外来务工待孕夫妇,实行免费的出生缺陷干预项目检查,包括孕前筛查、药品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全程随访等,进一步加强了对出生缺陷的干预力度。通过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医学指导治疗,大大减少了带病结婚的发生,2008年我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从2007年的258.8/万下降到204/万。
做好二级干预,筑起第二道防线。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是降低出生缺陷的第二道防线,是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中山市逐步完善全市产前筛查服务网络,面向在婚前医学检查或孕前优生健康筛查中查出的疑似孕妇,开展孕期优生筛查和产前诊断,识别胎儿的先天性缺陷,争取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缺陷儿的发生。为了开展和实施产前诊断技术,降低缺陷儿的出生,自2002年始,从人员、设备以及制度管理方面着手,加强妇女儿童健康监测的力度,以产科临床为基础,汇集生殖遗传、影像以及检验等技术,成立了博爱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并于2007年11月通过“广东省产前诊断专项技术评审”,成为该市唯一获得广东省卫生厅许可证单位。2007年,中山市大力推广高风险孕妇产前筛查工作,定期对全市妇产科医生及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技术培训。2008年全市产前医学检查率达95.21%,产前筛查率23.64%,为减少出生缺陷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期,中山市正研究由政府出资,开展免费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加强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第二道防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心关注这项工作,指示要通过相关项目免费孕期检查等措施,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中山市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市政府分管领导还多次召开会议,就免费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工作实施方案听取意见,协调推进方案制定具体工作。各相关部门也大力配合,在政策、经费、资源上给予大力支持。预计这项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将在不久后实施。
做好三级干预,筑起第三道防线。进一步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建设,通过对新生儿疾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避免或减轻致残,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把好预防出生缺陷第三道防线。2008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1.25%,位于全省前列。全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共查出疾病630例,对阳性病儿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给予医学指导、及时治疗,减少了疾病带来的儿童致残,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中山市妇联、中山市妇儿工委办)
编辑:钟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