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希望!广东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妇儿民生
一是不断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连续13年推动将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等纳入省“十件民生实事”,保障标准均居全国前列,从整体上提高困难妇女儿童的救助保障水平。2024年,我省集中供养孤儿、散居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295元、1484元。 二是不断完善救助保障制度。先后出台了《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办法》《广东省进一步加强孤儿保障工作若干措施》《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从社会救助、残疾人福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多个方面夯实妇女儿童救助保障根基。 三是不断拓展救助保障内容。在全国率先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率先对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年满18周岁继续就学续发基本生活费,全省年均3万多名儿童受益。推动全省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各地市全覆盖实施区域性集中养育,率先实施集中供养孤儿照料护理补贴。累计投入福彩公益金1.8亿元,持续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和“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建立省级孤残医疗救治“绿色通道”,累计救治孤残儿童2.75万人次。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医护人员在多感官训练功能室为儿童做多感官训练 2024年,广东省“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矫形康复专家到湛江市遂溪县社会福利院为孤残儿童进行筛查 二、注重统筹谋划,权益保障日益完善 一是持续推动妇女参与基层治理。全省村委会、居委会主任女性比例分别比上届提高了4个、3.94个百分点;村(居)委会成员女性比例分别比上届提高了6.37个、3.53个百分点。 二是着力加强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在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143间,通过“法律+婚姻家庭”“社工+婚姻家庭”等服务模式,为当事人提供婚前辅导、离婚劝导、矛盾调解、法律咨询等专业婚姻家庭辅导,促进婚姻幸福和婚姻家庭稳定。 三是扎实做好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服务。开通并持续运行“护童之声”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24小时服务热线,推动各地未成年人保护热线纳入当地12345平台运行,累计服务19万余人次。 “护童之声”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 二是做实做细基层为民服务。深入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全省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1631个、村(居)社工点9218个,超过2.8万名的“双百”社工为困难群众提供政策落实、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 三是积极发动各方力量参与。推动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区)创建,联合14部门开展“法护未来、童心同行”普法宣传,开展全省未成年人保护普法短剧征集大赛,在各类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建设志愿服务站点2.9万多个,开展百家社会组织走近留守和困境儿童“牵手行动”等,营造参与支持未成年人保护良好氛围。 东莞市横沥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活动。“双百”社工向儿童宣传儿童防溺水等安全知识 下一步,广东将着力在完善制度措施、加强兜底保障、优化关爱服务等方面下功夫,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妇女儿童,使他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