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关注微博

小程序

关注小程序

当前: 首页 > 各地快讯

“我53岁,觉得自己很年轻。” | 百千万的她

来源:广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罗坑镇政府、省妇联宣传部 时间:2025-11-12

  在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53岁的刘会珍是乡亲们眼中的“能人”。

  她养过猪,有一身“识辨猪病”的本事;她进过玩具厂,一步步做到了班、组长;她开过民宿,打造了罗坑乡村旅游的初创“名片”;而如今,成为了广东仙露茗珠茶业有限公司“金牌厂长”,担任罗坑镇新塘村委新刘村村小组长的她,正带着村民们在绿水青山间寻找致富的“金钥匙”。

  三十余年里,这位从不疲惫、敢于尝试的乡村女性,用一次次转型突破展现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扎根乡土,在转型中找寻方向

  刘会珍的奋斗始终与罗坑镇的发展紧密相连。19岁参加工作的她,在养猪场练就了“看一眼便知猪健康”的本事,也摸清了传统种养业的短板;后来进入玩具厂,她从普通工人一步步做到班、组长,在与人打交道中掌握了沟通与管理能力。

  “再苦再累我都不离开罗坑,因为罗坑是我家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罗坑一定会建设发展起来的。”带着这份信念,即便经历过多次转行,她的脚步始终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

  2015年,作为优秀妇女代表,刘会珍被选派至北京昌平“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学习管理。这次学习经历,为她日后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年,罗坑镇是相对偏远的山区小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是自然资源条件很好,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她敏锐抓住乡村游兴起机遇,在政府支持下,创办了罗坑镇第一间茶主题民宿——“仙塘茶农民宿客栈”。

  没有设计经验就去景区民宿“取经”画草图,没资金就自己刷墙铺地板,没客源就骑车去车站发传单。为留住游客,她凌晨三点上山采鲜茶做“茶主题早餐”,手把手教游客制茶到天黑。这份韧劲,让她的民宿成了罗坑乡村旅游的“初创名片”。

  刘会珍的“敢为人先”,为罗坑镇的乡村游发展起到了基础引领的作用。如今,罗坑镇全域已有约40间民宿、约600张床位,是曲江区民宿最多的镇,民宿成为罗坑村民创收的一大特色产业。

与茶结缘,在坚守中成就匠心

  罗坑镇是历史上有名的茶叶产区,但产业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2011年,当地政府将罗坑镇定为茶业特色小镇,大力扶持茶行业发展。刘会珍抓住机遇,成为罗坑第一批专业制茶师、等级评茶师和茶艺师。

  接触到茶行业后,不甘于现状、积极向上的奋斗激情,又萦绕在了刘会珍的心中,她总觉得还能“折腾点啥”,还能干的更好更长远。就这样,刘会珍创办了罗坑镇第一家茶叶小作坊“皇曹深龙山作坊加工厂”。

  开茶叶作坊,起步并不顺利,一度亏光积蓄还欠债,家人劝她放弃,她却咬牙“失败了就再来”,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做出的茶叶赢得认可,打开市场局面。

  在她的示范带动下,短短几年时间,罗坑镇现已发展成立10余家茶业小作坊,整体带动茶产业发展壮大。这期间,她取得了中级评茶员证和茶艺师证,从一个读书不多的乡村妇女,成为当地茶业领域公认的优秀制茶师。

  2020年,广东仙露茗珠茶业有限公司向她抛来橄榄枝,聘其为厂长,她全程参与公司成立,全身心投入生产、运营和管理。

  即便成了厂长,她仍然和工人共同奋战在一线,仍然精益求精、加班加点研究工艺改良。每天清晨第一个到茶厂,检查鲜叶品质;在车间,触摸茶叶判断萎凋水分,听机器声调整揉捻力度,定时测量发酵温度……刘会珍常说,茶是有情感的,你用一点心对它,它会百倍回馈我们,要坚持做“最地道的罗坑茶”。在她带领下,公司茶叶屡次参加各类茶行业大赛获奖。

  “我53岁,觉得自己很年轻。”刘会珍说,她现在正在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高级茶艺师培训,虽然现在年龄越来越大了,但会始终坚持在制茶一线,不断精进茶艺水平,继续为打造罗坑茶品牌贡献力量。

  每一次工作转换、每一次发展转型,都顺应乡村振兴的发展。刘会珍的命运,始终与罗坑的发展息息相关。

回馈乡梓,在奉献中彰显担当

  “打破偏见”是刘会珍奋斗路上的关键词。在农村“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曾经根深蒂固,可是,她始终坚信“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好”。

  当选村小组长后,新挑战接踵而至。新刘村基础设施薄弱,部分村民觉得“女人当家不牢靠”,协调土地流转、道路修建时遭不理解。刘会珍挨家挨户走访,坐在院子里听诉求解难题:为调解村民因茶园灌溉引发的矛盾,她多次上门促成和解;为改善基础设施,她奔走争取支持,修好两条通往茶园的水泥路,解决茶农“运输难”。

  她以“让村民过好日子”为目标,积极协调组织茶叶种植培训,邀请专家指导,成立“茶农互助小组”;建“农家书屋”,组织“采茶比赛”“茶艺表演”丰富村民生活;定期看望独居老人,成了老人眼中的“自家闺女”;她还与罗坑学校开辟劳动教育赋能素质教育实践平台,开发“采、制、品、悟”四位一体课程体系,构建“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新模式,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我这一辈子,就爱罗坑的土地和手里的茶叶。”刘会珍的事业与生活,始终围绕着这份热爱与“靠双手创造幸福”的信念。如今,刘会珍依然忙碌在制茶一线,在“百千万工程”的征程上,她期待着继续泡出属于自己的“真香”好茶。

  今年是实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百千万工程” 的春风吹遍南粤大地,无数女性活跃在一线,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巾帼力量。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南方日报、南方+、南方网推出“百千万的她”专栏,讲述千万个“她”和“百千万工程”的故事。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