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也有专属 “把脉人”?揭秘这位神奇的 “鱼鱼医生” | 百千万的她
闷热的天气,虾塘边的温度更是高达36℃。肇庆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组织委员、质量安全部部长张燕飞和同事正忙着为罗氏沼虾“把脉”,体表检查、消毒、解剖、取样,有条不紊。“初步看来,抽检的这些罗氏沼虾健康状况良好。”张燕飞擦了一把汗,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
这方水塘是她熟悉的战场,也是她倾注了十年心血的天地。

从零开始赢得信任
十年前,怀揣着建设家乡的热忱,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张燕飞回到了肇庆。从此,她十年如一日扎根水产一线。
起初,养殖户们见她学历高,身形又单薄,总觉得这姑娘吃不了跑塘头的苦。然而,十年过去,她和同事们的足迹已遍布肇庆7个县(市、区)的水产养殖场。病害采样检测、水产品质量抽检、水质监测、技术指导……这些奔波在塘头的日常,早已成了她工作的常态。
而最让她自豪的,是“辖区内从未发生区域性重大水生动物疫情,也未出现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这短短一句话背后,是她和团队为守护养殖户“钱袋子”、筑牢百姓“舌尖安全”防线付出的无数心血。
如今再提起她,养殖户老苏满是感激:“真没想到她能一直坚持下来,还教会我们用科学方法调水养鱼。”有一回他们养殖场的虾突然发病,急得没办法,张燕飞和同事第一时间赶来,采样带回实验室检测,精准找到病原、开出药方,帮助养殖户及时止损。
“哪里有风雨,哪里就有水产人”
时时刻刻惦记着每家养殖户鱼塘里的鱼虾,是张燕飞工作中的常态。暴雨、寒冷等极端天气来临时,往往会对水产生物造成威胁,而这就成为了水产人最为忙碌的时刻。
张燕飞经常和朋友开玩笑说,“哪里有风雨,哪里就有水产人。”
“这么冷的天,你们还赶过来!”养殖户老赵感慨。“气温持续低于10℃,我们放心不下,过来测测水温,顺便送些消毒物资和防病指南。”张燕飞回应道。
近三年来,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已累计发放应急消毒药物8000公斤,分发《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水产养殖疾病防控指南等》技术资料1600余份,为养殖户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张工,我们鱼塘出现死鱼了,请您赶紧过来看看!”养殖户一个紧急电话打来。张燕飞立刻与同事赶赴现场,迅速开展水质检测、鱼体解剖等工作。“这可能是天气突变引发水质变化,需要尽快做好调控。”她分析道。养殖户含泪点头,“多亏你们及时赶到,帮我们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一番忙碌后回到家,孩子围上来嗅了嗅:“妈妈,我闻到鱼腥味啦!你今天肯定又去当‘鱼鱼医生’了。我长大也要保护小鱼,让它们健健康康!”孩子天真稚气的话语,更坚定了张燕飞为孩子树立榜样的信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燕飞深知,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培育本土力量,打造“带不走的队伍”,是她一直以来坚持的目标。
她指导基层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参加并通过全国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实现肇庆市基层实验室在此领域的“零”突破;组织开展全市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培训,有效提升基层人员专业水平;录制罗氏沼虾病害防治技术课程,惠及全市罗氏沼虾养殖户。
近10年来,张燕飞累计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培养出数十名基层技术骨干,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

“她对实验数据的要求非常严谨,有几次发现实验结果有异常,她都会加班重测。”技术员小温说,“她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很扎实,我们有不懂的去问她,她都很耐心为我们讲解和示范。”
张燕飞不仅扎根实践一线,更潜心科研攻关。她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持续精进业务能力,创新养殖技术,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她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近20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专业论文9篇,主持或参与制定技术标准6项。
这些成果为肇庆市渔业科学养殖注入了新活力,加速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水产养殖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有力助推了“百千万工程”的高质量实施。
2024年,肇庆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4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54.38万吨,较2023年增长2.74%,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这片蓝色田园见证了她的十年坚守,也将继续见证她用专业与热情守护这一方碧水清波。张燕飞期盼着,能为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守护鱼虾健康成长,让每条鱼、每只虾都承载着丰收的希望,游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今年是实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百千万工程” 的春风吹遍南粤大地,无数女性活跃在一线,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巾帼力量。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南方日报、南方+、南方网推出“百千万的她”专栏,讲述千万个“她”和“百千万工程”的故事。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