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家和·家事“解铃人”| 广州:“一站式”巧解千家结,“万事兴”助力“粤家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妇联+”多元调解服务模式,省妇联推出“粤家和·家事‘解铃人’”专栏,集中展示全省各地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一线的典型实践与优秀调解员风采。
家和万事兴,法润南粤暖人心。让我们一同走进各地实践,感受法治之下的柔情与力量,见证千家万户因“调和”而重回和睦的美好图景。
“一二三,茄子!”
在广州市妇联万事兴维权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万事兴中心”)的调解室里,结婚5年的谷先生(化名)与陈女士(化名)抱着女儿拍下全家福,脸上终于露出释然的笑容。
此前,因产后抑郁引发的家庭矛盾让两人关系紧张,直到心理老师的共情疏导与资深调解员麦霭妮的专业介入,才打开了彼此的心结。
“耐心、同理心和专业指导是促成和解的关键。”麦霭妮的这句话,正是万事兴中心服务理念的生动写照。

心理咨询师、家事调解员为群众进行心理疏导
为了给妇女儿童的“急难愁盼”问题找到最优解,广州市妇联积极落实广东省妇联“粤家和”行动部署,自2022年以来,围绕“万事兴”品牌,着力打造市级万事兴维权综合服务中心、推动区级综合维权分站点全覆盖,区镇两级建立婚调组织188个,万事兴维权服务阵地和婚调组织互联互促,及时介入调处,跟进矛盾解决,累计调处婚姻家庭纠纷3226件,成为守护家庭幸福、化解基层矛盾的重要阵地。
“四化”调解团队
探索“情理法”多元化解家事纠纷模式

广州市妇联万事兴维权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妇女维权热线服务
“你好,这里是广州市妇联维权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
“我十分担心孩子情况,希望能够见到孩子,请你们帮帮我。”
求助的吴女士(化名)在来电中表示,她的孩子在哺乳期中,由于同丈夫李先生(化名)情感破裂及在抚养孩子问题上发生冲突,孩子被李先生带走,不让她接触。吴女士表示已向法院起诉离婚,但判决需要时间,自己十分担心孩子的情况,其间多次向丈夫表达见孩子的意愿,但丈夫均不同意。
焦虑万分的吴女士,因此向万事兴中心提出法律咨询诉求。随着事态发展,吴女士又提出家庭纠纷调解服务需求。
调解员张妮亲历了该个案的全过程,她回忆道,接到电话后,万事兴中心第一时间就将情况上报市妇联。随后,区、街道妇联迅速介入,走访了孩子父亲及其家人,关心孩子状况并倾听对方诉求。家事调解律师也主动为吴女士提供了法律咨询,帮助她理清诉讼问题,依法维权。此外,属地妇联还联系了吴女士的单位,共同为她提供关怀支持。
工作人员的主动作为,安抚了吴女士的焦虑情绪,她希望工作人员再为她和丈夫安排一次调解。

广州市妇联万事兴维权综合服务中心家事调解现场
第二天下午,市、区、街三级妇联调解员会同律师、心理咨询师、社工,与当事人及单位代表在万事兴中心召开了家事调解会议。会议就孩子探视、抚养权、协议离婚等问题初步达成共识。
“双方争议从开始比较大,但经过多方协调、多次协商,最后调解成功。”张妮说,“案子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工作人员在调解中需要掌握技巧,把握矛盾焦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角度柔性化解矛盾,最大限度保证家庭和睦。”
个案得以圆满处理,关键在于广州市妇联积极推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队伍的“四化”建设——业务专业化、流程规范化、培训体系化、观念法治化,并持续探索“情理法”融合的多元家事纠纷化解模式。
近年来,市妇联联合市司法局发起成立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培训基层调解员、妇干2400余名;推动婚调工作融入“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通过举办技能比武、案例征集等活动,提升婚调工作本领;与市律协联合组建“羊城律政佳人”志愿者队伍,年均为5000多人次提供法律咨询。建立多元会商协调机制,实现律师、心理咨询师、社工、职能部门和高校专家“五方协作”,以情、理、法融合方式化解家事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
“一站式”维权关爱服务为民解忧暖人心
走进万事兴中心,接访大厅、维权热线接听室、舒心驿站、法律咨询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整合了信访接待、心理咨询、婚姻调解等九大服务功能。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构建 “一站式” 服务综合体,中心实现了资源聚合与力量整合,让妇女儿童及家庭的诉求在一个阵地内得到高效回应。

广州市花都区妇联为群众开展家事调解服务
对此,家住花都区赤泥镇的阿全(化名)和妻子阿欢(化名)深有体会。这对夫妻因家庭矛盾导致孩子上学受影响,是区妇联从多个环节深度帮助两人缓和关系,才让受影响的孩子最终重返校园。
据花都区妇联介绍,男事主阿全早年因为沉迷赌博到处欠债,后来又因生意失败,情绪暴躁,与妻子阿欢时有吵闹。在一次吵架后,阿欢离家到外面居住。阿全联系不上妻子,一时激动想要轻生,是当地派出所民警、村干部耐心劝导才平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年9月开学,校方未见孩子按时回校上课,经了解才知道阿全不准孩子上学,于是把情况反馈至镇相关部门。
此后,赤坭镇妇联、司法所、派出所、学校、村委会多次上门给阿全做思想工作,要求送孩子上学读书,但一个多月劝说无果。鉴于案件涉及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赤坭镇妇联把案件上报花都区妇联请求援助。
花都区妇联接报后高度重视,在市妇联的指导下,迅速对接玫瑰公益“速问”项目心理学专家黄小香,共同分析案情,商讨对策。
“要解决小孩的上学问题,其关键在于调和夫妻之间的矛盾。”黄小香表示。
黄小香与阿全、阿欢两夫妻深入沟通,对他们夫妻间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深刻分析,特别对阿全的做法进行了指正,指出夫妻间的纠纷不能以孩子作为筹码。
花都区妇联则每周请黄小香为阿全开展单独心理咨询,持续为阿全疏导情绪。在多方努力下,阿全与阿欢最终达成和解,双方约定半年时间为冷静期,给对方一次改正的机会。调解次日,阿全亲自送孩子回校上课,学校方面也特别安排课外时间给孩子进行辅导。一桩复杂的家事纠纷个案得到有效化解。
“此个案体现了“一站式”服务的特点。”广州市妇联权益部负责人介绍,“在解决当事人面临的矛盾冲突的同时,既“溯源”帮助当事人消除引起纠纷的深层次问题,又延伸服务帮助求助者解决后续困难。”
据了解,市妇联探索“1+N”的一站式热线维权综合体建设,打造市妇联万事兴维权综合服务中心,并推动建立区域综合维权分站点,目前已实现全市11个区全覆盖,将服务下沉到镇街、村居,把妇儿维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少跑路”。
“全链条”机制助力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
“无论是吴女士离婚及抚养权纠纷调解案,还是花都区让孩子重返校园案,都是各级妇联联动、多部门联合,凝聚多元合力综合调处的结果。”
广州市妇联权益部负责人介绍,发挥联字优势,构建“全链条”机制,她们有三个秘诀——
一是妇联系统上下联动,制定工作指南,细化处置流程,全链条跟进形成闭环;二是多部门横向互动,与公检法司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信息互通,案件共商;三是发动社会组织,争取慈善资金和专业力量支持,凝聚多元合力,做实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
目前,广州市妇联已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编制了服务指南,开展婚姻家庭纠纷分级风险评估分类处置工作。被评估为中高风险的案件,会及时报告同级综治中心,由综治中心进一步研判并协同有关部门处置。
近年来,广州市妇联联动多部门,持续完善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机制。与市检察院共建“万事兴”司法救助工作站,深化“巾帼红+检察蓝”协作;与广州互联网法院签署合作协议,加强妇女儿童网络空间权益保护;联合市司法局构建法律援助与心理帮扶“双援”机制,为困难妇女和未成年人提供实质帮助,推动维权服务落实落细。

广州市黄埔区妇联联动公安、检察院等部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此外,市妇联依托玫瑰公益创投平台,争取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婚姻家庭纠纷调解项目,连续三年投入资金130多万元,开展维权阵地建设和项目化运作。
从“四化”婚调队伍的贴心调解,到“一站式”服务的便捷高效,再到“全链条”机制的精准闭环,万事兴中心用专业与温度化解千家心结,用协作与创新守护万家幸福,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家庭“微治理”融入基层“大治理”,以家庭“小平安”促社会“大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