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郁南打造无核黄皮“富民产业” “她”力量撑起“半边天”
盛夏时节,走进广东云浮市郁南县,漫山遍野种满黄皮果树,一串串黄澄澄的果实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香和丰收的喜悦。
7月25日,2025“土特产”推介活动·云浮市郁南无核黄皮专场暨“网络强村”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在郁南县建城镇盛大举行,这场以“果为媒、网为桥”的产业盛会,有力地助推郁南无核黄皮打造“富民产业”。
“在发展郁南无核黄皮产业中,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等环节,女性都积极参与其中,撑起了‘半边天’。”云浮市郁南县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又是丰收的一年 走进郁南世界黄皮公园,仿佛走入一片黄皮的海洋,“今年又是丰收的一年!”黄皮种植大户、绿艳无核黄皮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志艳高兴地说。“举办黄皮节的效果真是好,越来越多外地人知道了我们郁南无核黄皮,这几天的客人很多,根本忙不过来。” 郁南是岭南珍果无核黄皮的唯一发源地,也是全国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无核黄皮产区。周志艳家种植黄皮已有一定历史,是郁南最早种植无核黄皮的一批农户之一。 周志艳说,自己当初开始学习种植黄皮时,只是想着靠自己的勤劳耕种多挣一些收入。但随着郁南无核黄皮的知名度逐渐攀升,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她看到了商机。2012年,她毅然领航,联合12名农户成立了绿艳无核黄皮专业合作社,她担任法人代表。 “用心经营,靠品质和口碑,客户自然纷至沓来。”周志艳说到,多年来,她自身不断学习黄皮种植技术,同时带领合作社社员不断提高种植标准。为了做好黄皮的销售,近年来,她学会了通过网站、公众号、视频号及朋友圈做宣传推广。视频也是她自己抽空请工人协助拍摄的,虽然画面和内容简单,但胜在真实、可信、接地气。朋友圈见证着她的黄皮果的生长过程,见证她的努力和坚持,同时也给她带来信誉和客源。许多客户就是通过朋友圈认识她,加她微信、下订单或者自驾车来到她的果园采摘采购。 如今,周志艳位于世界黄皮公园内的黄皮果园面积达60亩,年产黄皮果8至10万斤,年培育黄皮苗达20万株。合作社的农户合作社平均每个农户年收入可达十几万。大家的生活比黄皮果还香甜。 村民为“黄皮妈妈”点赞 清晨4点多起床出发到黄皮果场开始工作,一直忙到天黑才收工……每年无核黄皮套袋、摘果的两个月里,郁南县油麻坑村老江果场场主江仲英都是这样忙碌,也正是这种如对待自家孩子般用心的精神,让她在朋友圈收获“黄皮妈妈”的美称。 江仲英原来在佛山打工,后来回乡开始接触种植业。2013年,郁南大规模推广无核黄皮种植,她抓住机遇开始种植无核黄皮。经过多次外出学习、交流,她选择走精品果路线,从保花疏果、套袋、采收、包装到销售,江仲英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培育每一棵黄皮树,并将这些经验和村里的其他种植户分享。 如今的油麻坑村,家家户户都种植无核黄皮。“平时我们种植中遇到什么问题,如每年疏果程度、什么时候套袋等,都会和江仲英聊一聊,大家互相学习交流。黄皮成熟了,她会帮我们推销一些,我们都为她点赞。”村民曾阿姨说。 目前江仲英的20亩黄皮的品质、产量都达到较高水准,产品供不应求,来自珠三角、香港等地区的回头客也占了相当比例,每年黄皮还没成熟就已经被预订不少,“我认为只要用心去做,总会得到市场的认可。”江仲英说。 “富民产业”托起村民“致富梦” 建城镇聚园无核黄皮种植基地负责人吴卫英是在2005年开始种植无核黄皮的,从4亩都规模起步,在她的辛勤努力和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黄皮果树长势喜人,连年丰产增收。 任职村干部之后,吴卫英看到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增多、荒山荒地逐渐变多,如何利用现有土地让乡亲们致富成为她一直思考的问题。2015年,吴卫英筹资5万多元在便民村委冲坡上村创立了郁南县建城镇聚园无核黄皮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占地面积达100亩,通过抱团合作方式,吸引村民主动申请加入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 目前,合作社已有100多户农民加入,实行统一种植管理标准、统一施肥喷施、统一应对市场,并主动与市场对接,提高郁南无核黄皮的品质及知名度,让无核黄皮产业托起了村民“致富梦”。 吴卫英还经常带领本村困难妇女学习黄皮种植知识,同时又邀请省农科所专家为她们传授科学管理等方面知识,做好果树修剪、花芽分化、疏果、防虫防病防裂等工作。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本村的无核黄皮种植迈上了新台阶,经她帮扶的妇女60人走上致富之路。 云浮郁南无核黄皮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今年全县种植面积达19.7万亩,预计产量达1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80亿元左右。依托“百千万工程”政策东风,无核黄皮正从单一农产品升级为强县兴镇的“黄金果”、强村富民的“幸福果”,成为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富民产业”。